



1.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全面发展的“和谐式”教育。幼儿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不只是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尤其是幼儿园的教育既要尊重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强化幼儿发展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幼儿的生理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才能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2.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重于幼儿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学会自我更新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
3.加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幼儿园和小学应通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来发展其遵守规则的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来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培养他们的交往意识来发展幼.儿友好相处、合作共事、乐于助人的社会化技能等。这既是今后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4.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且衔接应是双向的,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另一方面小学教师也应多与幼儿园教师联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状况等。当然,“双向交流”并不单只研究教学方面,还包括如生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其他方面。
1.测评中需要的工具或器械,教师尽量使用幼儿园现有器材。
2.测评工具无制定,就是用替代物进行。
3.特殊测评工具,根据需要,幼儿园可自行采购,另行申请。
1.原则上,美厨教室内使用的食材,班级每次用多少领取多少。
2.如果有些食材一周各班都会使用的,可保存在冰箱内,每周五清理干净。
3.每次制作的食品量不要大,品尝为主,不要为了吃饱,吃多,所以安排制作的食材不要用多,领取按人数,不要剩余。
主题活动就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家长以及社会协助支持完成的,范畴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活动。
1.教师要多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做其他事情中,边玩边吸收知识。
2.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时,随时可播放素听故事、名曲欣赏等。
3.潜课程主要是以幼儿无意识吸收学习为主,不强调当时掌握了哪些知识。
4.在过渡环境中,教师提醒幼儿尽量小声说话和交流。教师在教室内也不要大声说话,学会轻声细语地与幼儿交流。
5.教师要能抓住随机教育的契机,潜移默化传授知识点和要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