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幼儿“认识平面”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一、认识平面图形 1、通过观察、触摸、让幼儿在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图形名称。 2、通过图形和图形的比较认识图形。 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图形守恒 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三、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让幼儿认识图形之间关系 四、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认识的方法 1、图形分类。 2、寻找图形和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3、寻找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4、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运用玩具进行图形游戏、涂色活动、拼图活动、折叠活动、绘画手工活动)。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时间的认识”的概念是什么?

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连续量,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幼儿认识时间是时间知觉问题,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数序性在意识中的反映。教幼儿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存在,可以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帮助幼儿树立时间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对时间顺序性、周期性的理解,可加深幼儿对次序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认识、提高思维的水平、教幼儿认识时间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时间的特点是:

1.时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性。

2.时间具有周期性。

3.时间没有直观形象。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进行10以内基数的教学?

教学要求:

小班: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理解4以内基数的实际意义,能按数取物。

中班:能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并说出总数,理解实际意义。知道10以内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掌握10以内数的守恒。

大班:会10以内倒数顺数倒接数,数的顺序。学习按群计数,学习三数相邻及自然数等差关系

教学方法:

1.点数后说出总数。

2.理解数形成,在比较两数相邻的基础上,知道多1少1,理解添上去掉。

3.相邻两数比较和转换(相等变成不等,不等变成相等)。

4.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5.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

6.学习数守恒的方法:同数异长同数异位异数等长。

7.学习接数倒数卡片游戏口头游戏拍手游戏。

8.认识三数相邻及自然数等差关系的方法。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小班儿童数学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 1、建立数概念,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建立初步的集合意识; 3、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理解数的形成; 5、初步掌握量的学习; 6、初步理解序列的关系; 7、初步感知时间,空间的学习; 8、初步理解,互补,互换,可逆的关系; 9、初步掌握十以内的进位关系; 10、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字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分项目标 1、分类。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三个特征进行分类; (3)按物体的一级概念进行分类; (4)按物体的二级概念进行分类。 2、排序。 (1)按物体两个维度进行ABAB规律排序; (2)按物体两个维度三个元素进行ABC规律排序; (3)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4)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大小); (5)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形状); (6)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高矮); (7)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颜色); (8)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粗细); (9)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薄厚)。 3、平面立体。 (1)认识半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2)认识椭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3)认识梯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4)认识菱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5)在环境中能找出以上个图形,说出要拼的物品; (6)并用学过的个图形进行拼图。 4、数概念数运算。 (1).唱数1-50; (2).手口一致点数1-10; (3).按数取物1-10; (4).按物取数1-10; (5).倒数10-1; (6).接数20以后的数; (7).正确说出1-10单、双数; (8).正确说出1-10相邻数; (9).正确说出1-10的序数与基数; (10).正确描写1-10数字; (11).正确进行10以内的分解组。 5、时间。 (1).正确区分早、中、晚; (2).正确区分今天、昨天、明天。 6、空间。 (1).正确区分自己的前后; (2).正确区分他人的前后; (3).正确区分物体离自己的远近;4.离他人的远近。 7、守恒。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玩具,食物等区分出来(数守恒); (2)能在不同大小的图形中找出相同形状的图形(图形守恒)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剪纸活动?

幼儿剪纸活动: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剪纸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还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手段之一。

教师指导:

1.感受民族氛围,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剪纸艺术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了解的很少。因此,教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在墙上挂着各种形状的剪纸。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观摩中学习。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在剪纸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观察,从简单的形状、线条开始,逐步转入复杂的花形。例如:剪窗花前,鼓励幼儿观察窗花的花形,发现与以往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想出自己将要剪的花形,然后进行创作。在剪的过程中,指导幼儿运用一些技巧,对折剪要剪出物体的轮廓,再进行中间的剪刻。多次折纸后,剪出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甚至菱形的窗花。

幼儿的经验是在不断实践中获取的,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经验。我们在中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3.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可以在自由、安全和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在同伴的互惠交往中,认识自己,学习知识,发现和创造。

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剪纸带给他们的愉快和成功。刚开始时,有些幼儿出现了败笔,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剪纸活动为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探索、创造,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成功。

4.利用家长资源学习。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园进行“动物”主题活动,为了创设环境,我们邀请XX的爸爸,剪一些小动物,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活灵活现的小螃蟹,会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由此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家长也会协助教师帮助幼儿剪纸。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运用剪纸的作品可用来美化环境。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装饰。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环境,不但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熏陶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职业资格

家庭教育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