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一席话语,告诫我们幼儿园和家庭二者必须同向、同步形成教 育合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园的沟通交流、支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幼儿、家 长、教师三大人群的共同成长,才能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长和老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却远胜于老师。
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幼儿园教育的系统与规范,但是却占据了教育对象的起点,决定了孩子真善美等价值观的原始取向。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层次的学校教育一样,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它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 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优势和局限,因此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可以使来自双方的学习经验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
二、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01磕磕碰碰也是正常
在家庭环境中讨论老师时,家长所采用的语气和措辞应当如何;在幼儿园,与老师互动时,家长的行为举止和礼仪规范又应如何体现;鉴于孩子的模仿能力极为强大,若家长对老师缺乏尊重,孩子便可能效仿此行为,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予配合,最终承受不利影响的仍旧是孩子自身。
02真正信任老师
部分家长习惯于持续关注幼儿园的监控画面或者视频,一旦察觉到任何细微的异常,便立即致电老师询问详情。家长们不要处于这种长期的过度关注和紧张反应。实际上,老师都怀有深厚的爱心,并且老师会主动向家长报告孩子在园内的活动情况。家长应当认识到,信任才是对老师最有力的激励。孩子一回到家中便提出问题,其陈述是否完全属实? 老师们经常接到家长的来电,询问孩子在园中的表现,然而家长的言辞往往使我们感到困惑。这是因为孩子的表述往往无法准确反映幼儿园的真实情况,而在家长心中,“我的孩子绝不会撒谎”的信念根深蒂固。然而,对于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老师而言,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年龄段,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把幻想当成真的。导致孩子如此表达的原因也有很多:受成人的暗示影响、把想象当现实、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获得家长最大的关注度、无形间,模仿大人、或者出于恐惧、困惑等心理因素,都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期望家长在聆听孩子的问题之后,能够进行审慎的判断,并与老师进行细致的沟通。每一次“问题”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探究其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解决办法,以维护良好的家园关系。
03尊重老师
在家庭环境中讨论老师时,家长所采用的语气和措辞应当如何;在幼儿园,与老师互动时,家长的行为举止和礼仪规范又应如何体现;鉴于孩子的模仿能力极为强大,若家长对老师缺乏尊重,孩子便可能效仿此行为,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予配合,最终承受不利影响的仍旧是孩子自身。
04“配合老师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时常能听到一些家长表达这样的观点:“真是麻烦,工作已经够辛苦了,幼儿园还安排了这么多活动要求我们参与。”然而,亲爱的家长们,您可能未曾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似乎转瞬即逝。幼儿园精心策划了各种活动,旨在为您提供与孩子共度时光、共同参与的机会。虽然目前这些活动可能让您感到劳心劳力,但将来当您翻看亲子运动会的照片,或是欣赏您们共同完成的手工艺品时,您将会深刻体会到这些时光的宝贵价值。
因此,如果这些活动都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那么请您理解并支持幼儿园、老师们深思熟虑的良苦用心和辛勤的工作。
三、来自家长的想法
01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
孩子入学幼儿园后,家长首次接到老师的邀请,参与园内举办的亲子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感到些许惊讶。观察到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他主动帮助他人,热情参与各项活动,并与同伴合作表演,展现出独立与主动的品质,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家长这才意识到,对孩子的了解并不全面。我们常常自认为对孩子了如指掌,但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往往仅限于家庭环境中的他。因此,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与老师合作,能够让我们从集体环境的角度观察孩子,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02能跟孩子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已经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然而实际上,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却并不充分。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艰辛迫使我们努力工作,为了给孩子营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然而,仅仅物质条件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关爱与陪伴,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与童年,这种遗憾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弥补的。而老师布置的亲子活动,恰恰能够帮助我们弥补对孩子的关爱缺失,让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完成某项任务。共同参与游戏,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庆祝成功,这些都能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陪伴与关爱。
03能跟孩子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孩子放学归来,提及老师安排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与父母共同完成一项手工艺品——水果娃娃。经过共同商议,我们一家三口决定前往超市选购所需的水果,如橙子、香蕉等。随后,我们回到家中,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地邀请父母一同参与手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孩子显得异常兴奋,而父母也给予了充配合。最终,手工艺品顺利完成,孩子带着自豪的神情表示,他将向老师报告,这是他与父母共同完成的作品。老师布置此类亲子任务的初衷,在于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构建更为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并非无端增加家长的负担。因此,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不应抱有不满情绪,亦不应置之不理。否则,结果往往是孩子感到失望,家长敷衍了事,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可能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
04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老师与孩子每日接触时间最长,亦最有可能察觉到孩子潜在的问题。当老师提出关于孩子发展的建议时,家长若能积极与老师合作,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在无形中对老师的建议表示了认可。老师因此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反之,若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予配合,或仅以敷衍的态度应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将难以得到改善,老师亦可能因此感到困扰,甚至感到束手无策。最终,这种局面对孩子本身将产生不利影响。
05能理解老师的付出
幼儿园老师与孩子每日接触时间最长,亦最有可能察觉到孩子潜在的问题。当老师提出关于孩子发展的建议时,家长若能积极与老师合作,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在无形中对老师的建议表示了认可。老师因此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反之,若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予配合,或仅以敷衍的态度应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将难以得到改善,老师亦可能因此感到困扰,甚至感到束手无策。最终,这种局面对孩子本身将产生不利影响。
06能真正做到家园共育
众多家长对家园共育的理念有所了解,然而,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并非易事。一些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并非出于培养孩子能力的考虑,而是寻求一个代为照顾孩子的地方。另一些家长则完全依赖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一旦出现问题,便一味责怪老师教育不力。然而,孩子的成长犹如一根扁担,一端系着老师,另一端系着父母。为了使这根扁担平稳前行,老师与父母双方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失任何一方,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只有家长尽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双方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为什么家长要配合老师的工作?简而言之,乃是为了子女的福祉。在教育方面,家长肩负更为重大的责任,所以更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来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四、幼儿园如何做到家园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我们要做到:
1、及时和家长沟通:要想做好家园共育第一步就是要和家长及时的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幼儿园的动态。因此,孩子在幼儿园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和家长一起解决。
2、关注家长实际需求:家长的实际需求对幼儿园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经常关注家长的需求,了解孩子在家的动态,及时把孩子培养好的习惯给家长正确的指导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3、家长搭建交流平台:作为幼儿园要给家长搭建交流平台,只有家长有了交流平台,才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和老师交流,遇到问题还能更好的沟通,才能将问题及时的解决,才能更好的为家长和孩子服务。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来,和老师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如此孩子便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指导,才能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
5、听取家长反馈意见:家长的反馈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于好的意见,我们一定要及时接受并采纳,本着一切以孩子为主,积极的改善。
6、给家长一些合理的建议:更好的帮助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家长对幼儿有更高质量的陪伴本着一切以孩子为主的原则,让孩子能够有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孩子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