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及家长的培养,除了幼儿园教育以外我们家长可以用以下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以身作则法。幼儿好模仿成人的习惯,用好的习惯激励幼儿、例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椅的摆放都是给幼儿一种暗示。家长做到不挑食、注意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幼儿也会受到好的影响。
2.形象渗透法。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比如有一部分幼儿吃饭前不洗手,可以找一些细菌图片请幼儿观看,让幼儿知道饭前不洗手会有细菌进入肚子,从而引导饭前洗手。
3.反复练习法。在日常游戏中可与幼儿进行互动,请幼儿教父母“十二步洗手法”等。
1.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参照榜样,孩子会参照父母的社交方式来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能够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一些良好的交际习惯。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还不能够决定事情,便会帮孩子决定一切,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父母应该主动询问孩子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充分的尊重,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他们自然就会去尊重别人,这样就会扩大孩子的交友圈。
2.多在家给予孩子社交语言的指导,丰富一些词汇,例如: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分享”,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愤怒”等,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使用这些词汇,利用这些词汇,体验这些词汇。
3.了解孩子的现状,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观察在没有成人陪伴在身边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如果发现孩子不合群,可以帮孩子找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小伙伴,在进行活动时尽量安排他们在一起行动。
4.让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社交能力往往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锻炼,因此要多让孩子与其他他的小伙伴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如何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如果家长同意,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去家里玩耍,然后通过这个机会来教孩子如何接待客人,比如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5.多带孩子旅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孩子见多识广。
1.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父母双方经常吵架,甚至动武,子女无所适从,甚至很少得到家庭温暖。一些父母将大人之间的积怨转嫁到孩子头上,给孩子平添烦恼与痛苦。于是孩子会把主要精力投向家庭以外的世界,到社会上结交朋友,追求寄托;沉迷于网络,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孩子有什么话不敢跟父母说,怕引起家庭大战。
2.离婚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单亲家庭或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下列问题:一是任性、倔强、自私、冷漠、忧郁多疑、讲狠斗恶、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二是性格孤僻,不太与人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差,合作能力低。三是不讲文明、礼貌、卫生,进取心较差,集体荣誉感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四是学习成绩低下,学习缺乏自觉性和钻研精神,厌学情绪严重。
3.暴力家庭,缺乏良善教育的家庭。这些家庭往往用拳头、棍棒来解决问题,一有问题,通常不是通过说理的、沟通的方式来解决,而是付诸武力,拳脚相加。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暴戾、蛮不讲理,对人容易产生敌视的态度,很难与人相处。
4.具有冒险倾向的家庭。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活目的,一些人不介意采取什么渠道和途径,总希望碰上好运气,但其行为往往容易越轨,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或因父母行为出轨,被法律惩戒受伤害,或耳濡目染受到影响,或因有时通过不正常途径有所收获时受到家长赞许,容易导致产生不良行为。
5.放纵型家庭。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过于溺爱、放纵,则容易导致儿童出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加分析地满足,物质方面应有尽有,精神方面百依百顺,这就造成孩子的自私自利,觉得人人都要为我做事,我说的都对,你们不依照做不行。如果父母长期对子女的错误行为不加指正管教,那么孩子就会缺乏正误的判断力,做了错事甚至犯了法也以为是正确的。
6.期望值过高的家庭。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天性,但家庭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两种偏向,一种是孩子事事都想拔尖出头,过于自负自信,缺乏失败的心理准备;另一种是压力过大造成心理上有负担,压力变成了焦虑,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一样的,即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他们没有勇气去承担失败的责任,于是便想逃避,想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心理补偿,导致逃学、离家出走、自残、轻生或采用暴力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等。
既然上述6种类型的家庭会直接妨碍孩子的健康发展,当父母的就需要尽力避免自己的家庭出现这些现象,而且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便着力构建一个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助孩子成才。
如果合理就妥善接受,并积极改善。
如果投诉的并不合理,就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空间及大型玩具的配比等科学的数据和家长沟通。
大型玩具对幼儿的体能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全部。幼儿的身体发展还需要跑、跳、钻、爬、投掷、拍球等多种动作的练习。家长关注幼儿体能发展是值得赞许的,教师也会通过更有趣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锻炼身体,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动作等全面发展,请家长放心。
首先告知家长孩子的拖延行为需要重视,并帮助孩子加以改正。
其次和家长分析一下幼儿拖延行为养成的原因有哪些,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事情拖延,一方面是手眼协调能力还在发育当中,有些动作牵扯到的小肌肉还不够强壮;比如学习系鞋带,用卷笔刀削铅笔之类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反映了他内心不够自信。关于自信心的问题其实更多是需要家长的改变。有些小朋友在家里几乎不用自己动手整理玩具,基本上都有人代劳。这也意味着这些小朋友在家里也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管理自己,比如怎样收拾玩具更整齐,怎样摆放绘本更容易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等等。因此,改变教养方式,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就可以改变幼儿的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