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是数,一个是形,数抽象,形直观。
数学就像一棵树,它是从数和形,这两类枝杈形成,并能长出千奇百怪的分枝和花朵。这段话正确地概括出了数和形的关系。一位教育家说过:“幼儿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而幼儿园数学学习就是掌握简单的数、形概念。幼儿时期,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去掌握数学的运算,幼儿园数学是为小学数学打基础阶段。
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
幼儿园各年龄班一般是一个月一个主题,但是主题探索时间的长短,由幼儿的兴趣决定,幼儿对某一主题兴致较高,可能一个月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延长。但有的主题,幼儿兴致不高,教师丰富一些知识点,孩子就没问题可问了,或者没兴趣探索了,估计2周幼儿就淡化了,从一个主题,专向另一个主题。一个是时间固定,一个月一个主题,不管幼儿喜欢不喜欢上,教师都是按照一个月的时间把主题课程上完。另一种就是教师跟着幼儿的兴趣走,幼儿随时发现新的问题,对其他主题感兴趣了,就随时转换主题。
给幼儿提供的主题课程可作为教师的参考,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抓幼儿的兴趣点。
1.身高指标:男孩身高100.7-119.2cm,女孩99.9-118.9cm。
2.体重:男孩体重14.1-24.2kg,女孩体重13.7-24.9kg。
3.走
①上体正直,上下肢动作自然,较协调,落地轻;
②列队走时能听口令踏准节拍;
③能自然协调的走,走时步幅放开,有精神,列队走时能注意到与前后小朋友的距离。
4.跑
①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两臂自然屈肘于体侧;
②能听信号改变跑的速度和方向;
③能自然地跑,落地较轻,能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
④能快跑20米左右。
5.跳
①能立定跳远70cm,起跳前身体下蹲,双手后摆,双脚同时落地身体保持平衡;
②能立地跳远75cm,起跳前身体下蹲,双脚蹬地,双脚同时落地,双腿弯曲身体保持平衡;
③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④能单脚连续向前5m左右。
6.平衡
①能单足站立15秒;
②能在宽20cm,高30cm,长300cm的平衡木上走过去,两脚交替向前迈;
③能在宽20cm,高30cm,长300cm的平衡木上平稳走过去。
7.拍、抛
①能左右手交替连续排球五次以上,动作比较连贯自然;
②左右手连续拍球十次以上,动作比较连贯自然;
③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④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四米左右。
8.爬、耐力、躲闪
①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②能双手抓悬空吊起15秒左右;
③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
④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9.画、剪、折
①能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
②用笔描出画好的圆圈,并在轮廓内均匀的涂色(不出圈);
③会剪简单图形;
④阳炎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⑤能边线基本对齐的折纸;
⑥会用集中一角折和双正方双三角折的方法折出平整物体。
10.手指灵活度
①30秒内穿珠子七个;
②能用筷子吃饭。
在教育教研活动中,负责组织主持教研的老师,为了避免冷场,会出现说话太多,或者说的话跟本次教研无关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小策略:
1.在教研之前可以做一个小互动,可以是游戏、律动、手指操等,让老师积极活跃起来。
2.在当次教研时以小任务的方式布置给教师去解疑答惑,在下次教研时拿出来分享,大家一起再根据老师的分享内容去讨论。
3.当教研时,多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去开展,让教师多多互动,从而发现问题进行讨论。
4.主持人提前把讨论的题目准备好,上来就直接进入讨论,让会议更有针对性。
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始,教师都需要和幼儿先进行讨论,生成主题,然后,动员幼儿搜集相关资料,资料包括:文章、视频、图片、实物等。
1.收集到的文字类资料,制作成小书,放在语言区供幼儿阅读,学习。
2.收集到的图片、照片,放在美工区,做成卡片,供幼儿参考制作美术作品。
3.收集到的实物,摆放在自然角、生活区或展示区中。
4.收集到的视频,放在电脑中,供幼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