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准确、合理的目标制定;主题选的合适,孩子就喜欢。
2.科学、有效的实施步骤,合理安排时间与课程讨论时间。
3.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搜集素材丰富,可有幼儿操作的材料。
4.了解主题活动选择主题、确定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学会选择主题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熟悉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掌握主题活动的评价方法。项目目标通过主题活动选题、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和方案评价的练习,提高判断、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1.幼儿语言发展能力测评
2.幼儿数学理解能力测评
3.幼儿体能测评
4.幼儿音乐能力测评
5.幼儿美术能力测评
6.幼儿生活能力测评
7.幼儿社会能力测评
8.幼儿科学探索能力测评
可以在孩子一开始拿笔时,就对孩子进行执笔姿势的顺序训练,教会孩子怎样握笔;怎样坐正;怎样写、画,写与画时,执笔姿势有什么不一样等等。在顺序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基本上习惯于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了,还要时时提醒,经常观察、示范,直到孩子养成正确的执笔、书写习惯。每次书写,还要有一定时间的握笔练习。
步骤和方法: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
3.食指与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与手臂呈一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为2.5厘米左右。
6.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腕侧部位。
1.幼儿玩教具破损时应立即记录下破损原因、日期、破损程度。
2.对于可以修复的进行修复,不能修复的进行上报更换。
3.幼儿玩教具更换时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更换时间,在班级固定资产登记表格中体现出来。
4.个别玩具不能更换的,要注明缺失哪些部分。
要熟悉活动目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活动前的场地,器材和玩具的置备与布置,熟悉活动计划及做好活动前幼儿及场地的安全、卫生工作。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既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又发展幼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建立活动常规,利用活动的有关内容,发展品质和个性。强调师幼互动积极有效性、注重活动的游戏化,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绪、语调和姿态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情绪兴趣的影响和感染,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去,并有执行活动计划的高度责任心和灵活性。
组织形式多样、手段、方法合理有效。可以按照学前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前应提要求,区内材料要不断补充更新;讲解时要用精彩的放松活动吸引儿童注意,教学方式要形象且直观,课堂气氛要活跃;活动中应启发学前儿童多动手。
活动既面向全体,又应注意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做好个别教育。多让儿童发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儿童从操作中学习。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控制好活动的时间。一般小班为15~20分钟,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30分钟左右。注意做好活动后的复习辅导和检查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指导能力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