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作文的定义:
口头作文是由幼儿口头叙述自己的生活及心理活动,由成人帮助进行记录,但成人不能参与创作的一些简短的文章。
设置口头作文的目的:
提高幼儿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幼儿较为熟练的运用书面语言。
教材中口头作文的类型:
命题作文:《我的爸爸妈妈》
半命题作文:《国庆节我去________》
自选题作文:《自定题目》
口头作文的教学方法:
1.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敢于大胆表达。
日常生活中,教师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看到什么就说出来,鼓励幼儿多描述。
2.口头作文需要家长协助完成,教师告知家长,孩子的口头作文是练习表达能力,为今后上学写文字打基础,家长只是原汁原味的记录,不要添油加醋,不用美化幼儿的表达内容。
3.每周周一微课程时间,口头作文点评,教师先选1~2篇念给幼儿听,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好的口头作文,学习借鉴。
4.口头作文对于小班幼儿,要求就是敢说话,多说话,只要说的字和话,家长就记录下来,即使语言不通,不连贯都没事,就是要看到幼儿今后的语言成长。
5.口头作文对于中班幼儿要求,把需要描述的事情,说的越详细越好,家长直接记录。家长还可以追问:”还有吗?还看到了什么?还有什么要说的?”等等,激发幼儿说,前提是不跑题,不乱说,要围绕主题说。家长不要引导太多成人的意思。
6.口头作文对于大班幼儿要求,除了会表述事情的过程,还会加入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家长可以追问:”大海是怎么想的?月亮是怎么想的?大树会怎样说?”等等,激发幼儿尝试学习形容表达。
7.口头作文开始时,有的幼儿说一两句就完成了:我去动物园了,爸爸妈妈带我去的。这时家长可继续引导,问:“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在动物园都看到什么动物啦?”通过这种谈话练习培养幼儿的自信感,让他们觉得说说也挺简单的,并愿意去跟别人交流、沟通。
8.做好家园同步工作
小班开始进行口头作文,在托班下学期家长会上,教师可利用一段时间跟家长讲明什么叫口头作文,为什么要做口头作文,特别要跟家长讲清楚口头作文是需要家长回家以后辅助幼儿完成的,让家长每周找时间帮助孩子完成练习内容。
9.真实记录
给家长讲明,完成口头作文时家长可做适当的引导,但不要刻意给幼儿的口头作文做修改,如果家长总是修改,教师看不到真实的成绩,长期积累下来幼儿的口头作文能力便不能有太大的提高。
10.多启发、不干扰、不刻意纠正字词
幼儿在刚开始完成口头作文时,可能不知道怎么去说,成人可以给予提示,多启发,但不要做如下干扰:今天是星期六,不是星期日;应该是一块饼干,你怎么说一个饼干等等。不要出现这样的话打断幼儿思路,一旦被打断不仅影响幼儿情绪,可能在被打断的同时就忘了后面想要说的话。
11.提前渗透口头作文内容素材
一般在幼儿完成一篇口头作文之前,教师先告知口头作文的题目,在班上引发幼儿讨论,说一说,然后再让幼儿回家完成口头作文。
例:《我的妈妈》让幼儿讨论: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工作?回家之后都做什么事情?妈妈辛苦吗?为什么?通过讨论,沟通,给幼儿素材积累的过程,周末回家就能较轻松完成口头作文。
渗透口头作文六要素:
教师在辅导幼儿做口头作文时,要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书面用语表达方法的练习,要帮助幼儿有条理的讲述事件的过程,渗透口头作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比如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故事结束后提问幼儿故事中的几点要素是什么。
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故事发生在哪儿呢?”
“故事中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呀?”
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时间、地点、人物……
并且,教师在阅读幼儿口头作文时也要注意帮助幼儿分析哪些要素写得好,有不合理的地方适度提出纠正,慢慢掌握六要素。
12.口头作文评价
A.每周朗读几篇,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被朗读到。
B.朗读口头作文,给予幼儿表扬、鼓励,并给予一些简单的评价,告诉他如果这篇文章再添加些什么就更棒等。
C.给予及时完成口头作文的幼儿表扬
在朗读口头作文时给予完成作文的幼儿以表扬,在肯定了他的同时也刺激了未完成作文的幼儿为了得到表扬而完成作业。
13.口头作文园地
可在班级门口开辟口头作文园地,并布置美观,配以好听的名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我是小作家等,把每周幼儿完成的口头作文展示出来,可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欣赏,以提高其兴趣。
1.日常检查:各班各项工作有序,班级教师关系和睦,师幼关系融洽。
2.日常检查:班级环境干净优美,墙饰整洁,能做到每月更新。
3.日常检查:教师能严格按照一日流程实施教育教学计划。
4.班级教师文案工作齐全,无遗漏,质量好。
5.班级一学期无事故。
6.班级一学期无家长投诉。
7.班级教师稳定。
概念: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分类的意义:
1.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2.是计数的前提。
3.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目标:
1.建立数概念,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建立初步的集合意识
3.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理解数的形成
5.初步掌握量的学习
分项目标:
1.分类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三个特征进行分类
2.排序
(1)按物体两个维度进行ABAB规律排序
(2)按物体两个维度三个元素进行ABC规律排序
(3)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3.平面立体
(1)认识半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2)认识椭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3)认识梯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4.数概念、数运算
(1)唱数1-50
(2)手口一致点数1-10
(3)按数取物1-10
(4)按物取数1-10
(5)倒数10-1
5.时间
(1)正确区分早、中、晚
(2)正确区分今天、昨天、明天
6.空间
(1)正确区分自己的前后
(2)正确区分他人的前后
7.守恒
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玩具、食物等区分出来(数守恒)
什么是整洁:
整洁是指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穿干净的衣服;经常清洁身体,包括脸、手、鼻腔、耳朵和脚等;饭前便后洗手;用干净的纸巾清洁眼泪、鼻涕。
环境卫生:保持房间、教室和城市整洁、卫生,包括物品摆放整齐,不乱丢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等。
为什么要实践整洁:
保持整洁不仅是能够使你自己感觉良好,它也会使周围的人喜欢接近你。比如:刷牙可以让你拥有健康的牙齿,减少生蛀牙的机会;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避免细菌滋生;穿干净的衣服可以使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室整洁、卫生能使你的心情更舒畅,也便于找到你所需要的玩具和工具,所以整洁对你来说很重要。
指导建议:
第一、应该创造一个能使孩子乐于整理,能够整理的环境。
第二、在创造了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故事、儿歌和乐曲等形式说明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让幼儿自己做事,自己体验。
第四、让孩子保持身体、服装及生活环境的保洁。
第五、成人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第六、制定小公约,适当为幼儿设立规矩。
教师语言:
教师在引导幼儿时,重点在于告诉幼儿如何做到整洁。如:“请小朋友将小手洗干净后再吃水果。”“请小朋友将玩过的玩具,送回它的家。”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多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不反复强调不正确的做法。
教师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保持头发、衣服、手等个人卫生。工作期间,不留长指甲,头发扎起,不化浓妆,为幼儿做好整洁的示范。在进行环境创设时,要规划合理,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确保幼儿生活、学习环境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