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什么是集合?
1、概念:把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集合中的元素。 2、必要性: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整个数学都可以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3、理解集合实际意义:在不交给幼儿术语的情况下感知集合及元素。 4、幼儿数概念的发生起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塑造能力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泥塑活动: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实践中我们注意将各年龄班幼儿的泥塑作品进行拍照、收集和归纳。发现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塑造水平和发展的线索如下

1.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泥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儿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给予命名。有的幼儿说我捏了一个大饼也有的幼儿看着自己捏的泥说我这个是蛋糕还有的幼儿整个活动中始终在揉泥、分泥、再揉泥或用力摔泥。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感受到能使泥不断地变化揉圆、拉长、压扁还可将泥条卷起来等等。幼儿在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中任意地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圆柱体、球体等依据泥的变化和所塑造的形状赋予作品名称“我捏的是床上面是许多小朋友。”“这个是沙发。”“这是苹果。”“这是一个人。”“这是一头大象。”等等。

经过更多的摆弄、操作后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的尝试。幼儿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他要做个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产生了塑造的兴趣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如小汽车、小动物、水果、蔬菜、小朋友等但塑造的是“蝌蚪人”式的浮雕作品。因为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如幼儿塑造的“小朋友”只有头和身体,“小兔子”只有头和一对长长的耳朵。

2.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正如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所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如儿童塑造的小飞机、小动物、蝌蚪人等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结构。但还是用棒状组成的平面图。他们表现的是两度空间式样也就是说虽然用棒状结合并有连接了但是还不能立起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玩具能意识到要让自己塑造的人或动物站立起来。就要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尝试着将人物和动物的下部塑造得较粗大。体会到上轻下重的道理。

随着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中班后期的幼儿塑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能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内涵如塑造不同动作的人在塑造害怕的人时头发是直立着的显得很紧张。

由于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能塑造一些立方体、圆柱体并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如各种式样的汽车和不同的小动物所以逐渐能把自己看到的“顽皮的猫”、“捉老鼠的猫”、“贪吃的猫”等活灵活现地表征出来。他们开始能运用泥塑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悟的事物突出的特征。

幼儿在此基础上能运用较流畅的方法塑造不同的动物、物体。如塑造长颈鹿幼儿能将一块长的圆柱体用两手一拧、一端向下一弯即呈现出其显着的特征。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所限此时还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特征的表征。

3.大班幼儿塑造的主题、表现的技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发展而提高其泥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强了。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强烈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他们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物体的细节特征。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更精细而且已经有动作和神态有的还反映了他们对人物职业的理解解放军的威武、小朋友过生日时的快乐等。大班后期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动物的不同特征、习性、性格、神态等加以表征“淘气的小猫”、“伸懒腰的懒猫”、“玩尾巴的小猫”、“护食的猫”、“回头的猫”、“猫的一家”等或者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小狗、小羊、石狮子等不同的性格和神态进行较精细的塑造同时反映出自己爱的情感和体验。

总之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正确发音?
1、听清楚是说清楚的基础。 幼儿把一个音发成了另外一个音,首先要考虑幼儿能不能听辨这两个音。比如把笔“bi”发成了底“di”,那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幼儿能不能听辨/b/和/d/这两个音。 如何检验幼儿能不能听辨这两个音呢?有成人会认为“是不是发/b/和/d/的音,让幼儿指认卡片?”事实上并不是只单纯发/b/和/d/这两个音就可以,而应该把这两个音放到某个有意义的字词里。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听辨:包“bao”和刀“dao”;布“bu”和肚“du”;笔“bi”和底“di”等这些韵母相同、声调相同,只有声母不同的字词。如果幼儿不能区分出这两个发音,那我们就不难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发不清楚这两个音了。所以,遇到幼儿听辨不清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幼儿听的问题。如果幼儿能听辨好这两个发音,那我们就可以排除听的问题,进而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2、区分差异,寻找原因。 排除了听辨不清的问题,幼儿为什么会混淆两音呢?这时,我们要先找到这两个音之间的异同:/b/是一个双唇、不送气的清塞音。/d/是一个舌尖中、不送气的清塞音。可以看出,/b/与/d/音的差异是它们发音部位的差异,所以我们只要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进行唇的强化和运动训练,就能发好/b/音了。 3、加强唇部运动训练。 想要发好一个双唇音,可以通过一些唇部运动的训练,来加强双唇的力度。唇部运动训练可以采取以下练习方法:1.模仿大笑:闭住双唇,嘴角上提,做出大笑的表情,坚持几秒后放松,重复数次。2.圆展交替:模仿发/i/音和/u/音的嘴型,两音交替。例如:u-i-u-i-u-i-u—,但不发出声音,重复数次。3.夹住压舌板:用嘴唇将压舌板夹住,坚持5秒钟,重复数次。4.出声吻:将嘴唇紧闭,然后分开,发出一个亲吻声,重复数次。有了唇运动的基础,就可以对幼儿进行构音练习了,用不同的韵母与/b/音进行拼读,练习/b/的发音。当然,这只是一个发双唇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每个幼儿会有其差异性,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更适合自己幼儿的方法的表情,坚持几秒后放松且重复数次。 4、音素的发音方法: ɑ: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ɡ: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学前幼儿“量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概念:排序时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一种复杂比较及连续的比较)。

意义:

1.排序有利于学习计数。

2.帮助幼儿数数的顺序,建立起数学概念

3.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4.理解排序的可逆性传递性(A>B  B>C  A>C)双重性。

排序的种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2.按规律排序

3.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4.按数排序

发展特点:

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要早于对实物数量的排序实物数量的排序又比抽象的数字排序为先。

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1.排序能力与排序数量有关。

3岁幼儿数量在3个物体为宜;4岁幼儿数量为5个物体为宜;5岁幼儿排序数量10个物体以内。

2.思维能力与排序发展顺序有关:正排序逆排序 传递性双重性。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家长认为科学实验包应该给配置,如何回答家长这个问题?

1.科学小实验,在幼儿3~6岁发展指南中,有科学目标,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不需要购买材料的小实验。

2.如果幼儿需要加深科学小实验的探索学习,就需要购买一些科学实验包。

3.采购的科学实验包材料丰富,有可操作的器皿、试剂、各种实验材料等,给幼儿带来了方便,有些钱花的是给孩子带来的是省事和方便。

4.科学小实验材料是自愿的,毕竟做任何实验都是有成本的,没有成本的实验就是生活中的自然物品。

5.教师理解以上内容,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方式去表达,相信家长都希望自己的花这个钱是物有所值的。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