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力训练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创造性能力培养。
“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
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
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⑧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发展。
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幼儿园远足是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还能锻炼耐力和毅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幼儿园开展远足活动常因教师组织经验不足、担心幼儿安全、教育整合意识缺乏、组织指导不当等,出现内容形式较单一、幼儿行动受限制、资源缺少整合等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远足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带领幼儿尝试一下远足活动。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幼儿及家长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校旗、幼儿校服、饮水、零食、消毒湿纸巾、医药、垃圾袋、毛巾等。
2.设计路线:远足路线设计不少于2公里。例如,从幼儿园走到XX公园,再走回来。
3.设计路途障碍: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障碍设计难度中等,比如幼儿会看地图,会问路,会找公共卫生间等。
4.活动开始前,指导幼儿安全防范培训及问题讨论,迷路了怎么办?如何防止走路摔倒?如何过马路?如何坚持走完?走累了如何解决?
5.活动中,教师分工明确,每人重点照顾5~6名幼儿。相互随时沟通。
6.活动时间为:路程来回2小时为宜。可随时休息。
7.活动中,安排专人照相、录像、记录远足活动过程。
8.活动结束后集体合影留念。每名幼儿讲一句话对此次活动的感受与想法。
9.远足过程中遇到坚持不下来的,身体不适的,闹情绪的,能说服的尽量坚持完成全程。除非特殊情况,教师可中途让某幼儿退出活动。
10.对完成全程的幼儿给予表扬与赞美。
11.远足活动建议中、大班幼儿每学期一次,每次更换一次地点,每次增加难度。
概念:排序时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一种复杂比较及连续的比较)。
意义:
1.排序有利于学习计数。
2.帮助幼儿数数的顺序,建立起数学概念。
3.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4.理解排序的可逆性、传递性(A>B B>C A>C)、双重性。
排序的种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2.按规律排序
3.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4.按数排序
发展特点:
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要早于对实物数量的排序,实物数量的排序又比抽象的数字排序为先。
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1.排序能力与排序数量有关。
3岁幼儿数量在3个物体为宜;4岁幼儿数量为5个物体为宜;5岁幼儿排序数量10个物体以内。
2.思维能力与排序发展顺序有关:正排序、逆排序、 传递性、双重性。
1.美厨课程以中西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体验不同国家的美食,以孩子动手能力为主,在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运动的同时,给予孩子掌握更多生活技能的机会,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幼儿各种感官获得了全方位刺激。
2.幼儿园结合了中外饮食文化,集传统与现代美食特色,编制了各种适合孩子制作的食谱、菜谱。其中包含有水果类、烘焙类、面食类、榨汁类、蒸煮类、蔬菜类及冰点类。这些丰富多彩的美厨体验活动简单实用、易操作,又能充分发挥孩子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创意,从而给孩子带来了自信心、满足感和成就感,感受美厨及生活的乐趣!
3.学习安全使用烹饪工具。
4.体验品尝自制食物的乐趣。
5.知道简单的用餐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