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达能力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清晰地表达出来地能力。其中,语言是逻辑的输出,逻辑是思维能力的体现。
幼小衔接表达训练课程通过词语、词语搭配、造句、扩句、听说训练、续编故事、看图写话、日记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该课程侧重于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本源,激发儿童的表达热情,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力。
1.如何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语言教育中的听说能力训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容易渗透在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应提醒幼儿认真倾听,在表达时强调把话说完整,表述清楚。
良好的表达从倾听开始,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孩子正式上学后,“倾听”对于他的听课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如果孩子在与他人的交谈中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做到了专注倾听,且倾听已经奏效,他不仅理解了对方的语言,还进行了思考。
2.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要想培养幼儿有条理地表达,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幼儿讲“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事情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多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观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例如,春季来临之际,为孩子准备小蝌蚪、花种子等,指导孩子亲手培养、种植,并仔细观察它们的动态、生长过程及变化特点等,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并启发其将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以达到其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
3.如何培养幼儿的图文理解能力
图片描述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看图说话:直接给出图片,让孩子对其进行描述;
2)图片排序:给乱序图片排序,并按照所排顺序讲故事;
3)故事复述:在观看短片或听故事后,准备一段时间,再把内容复述出来。
4.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逻辑能力
在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扩词、扩句、造句等训练,将丰富的感性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平时可以引导孩子编故事、玩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要让孩子有机会说,还要有兴趣、充满想象力地说,从而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孩子扩散性思维是语言教育的重要部分。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5.如何培养幼儿的复述能力
课程中选择了一些故事性强、幽默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进而开始引导孩子复述。在复述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故事主要情节,对一些新词、新句加以强调,并让孩子说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倾听故事,还能真正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使孩子因为对故事内容感兴趣,从而在获得智力和情感上的满足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故事中的生动语言。
6.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课程中选择了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积极诱发幼儿思维活动的问题,如:“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像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这都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而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又促进了孩子更自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为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什么是惜物:
惜物就是珍惜和爱惜周围的一切。包括物品、植物、动物、环境、人、情感等等。惜物要从个人生活做起,减少资源的浪费,比如不浪费粮食。注意报纸、垃圾等物品的回收再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等,从点滴做起。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懂得惜物,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要爱惜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让人类和动植物在地球上共存。
指导建议:
第一、以身作则,提供孩子一个俭朴的生活环境。
第二、和幼儿讨论“爱惜”的方式。
第三、培养幼儿妥善保存物品的习惯。
第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利用废旧物品的习惯。
第五、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浪费行为。
教师语言:
惜物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教师要从周围的每件小事去引导幼儿,让幼儿养成惜物的好习惯。如:“小朋友看,水龙头哭了,我们来把它关好,别让它流泪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从点滴中培养幼儿惜物的习惯。
教师行为: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做到惜物,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班级中的废旧材料要充分利用,制作成玩具。自己在洗手时候,要节约用水,进餐时要爱惜粮食,离开教室时要随手关灯。教师的以身作则对于培养幼儿惜物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远足是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还能锻炼耐力和毅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幼儿园开展远足活动常因教师组织经验不足、担心幼儿安全、教育整合意识缺乏、组织指导不当等,出现内容形式较单一、幼儿行动受限制、资源缺少整合等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远足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带领幼儿尝试一下远足活动。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幼儿及家长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校旗、幼儿校服、饮水、零食、消毒湿纸巾、医药、垃圾袋、毛巾等。
2.设计路线:远足路线设计不少于2公里。例如,从幼儿园走到XX公园,再走回来。
3.设计路途障碍: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障碍设计难度中等,比如幼儿会看地图,会问路,会找公共卫生间等。
4.活动开始前,指导幼儿安全防范培训及问题讨论,迷路了怎么办?如何防止走路摔倒?如何过马路?如何坚持走完?走累了如何解决?
5.活动中,教师分工明确,每人重点照顾5~6名幼儿。相互随时沟通。
6.活动时间为:路程来回2小时为宜。可随时休息。
7.活动中,安排专人照相、录像、记录远足活动过程。
8.活动结束后集体合影留念。每名幼儿讲一句话对此次活动的感受与想法。
9.远足过程中遇到坚持不下来的,身体不适的,闹情绪的,能说服的尽量坚持完成全程。除非特殊情况,教师可中途让某幼儿退出活动。
10.对完成全程的幼儿给予表扬与赞美。
11.远足活动建议中、大班幼儿每学期一次,每次更换一次地点,每次增加难度。
9月份主题:托班《我》
社会实践活动:我和爸爸妈妈去郊游
10月份主题:托班《圆圆圈圈》
社会实践活动:找圆圆圈圈去
11月份主题:托班《保护眼睛》
社会实践活动:户外探索:看到了什么?
12月份主题 :托班《我自己吃》
社会实践活动:喂喂小动物
1月份主题:红红火火过大年
社会实践活动:做糖葫芦
2月份主题:托班《了解非洲》
社会实践活动:非洲歌舞表演
3月份主题:托班《我的玩具》
社会实践:小区玩具我喜欢
4月份主题:托班《我的家》
社会实践活动:数数我家有多少间屋
5月份主题:托班《毛茸茸》
社会实践:我的毛绒宠物来做客
6月份主题:托班《红、黄、蓝》
社会实践:找找生活中的红、黄、蓝
7月份主题:托班《我身边的昆虫》
社会实践活动:抓昆虫
8月份主题:托班《认识菌类》
社会实践活动:采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