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和许多关系:整体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2.对应关系:是比较2组物体数量多少的唯一方法。
3.大小关系:量与数都存在大小的关系。
4.等量关系: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与不相等得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5.守恒关系:不受物体特征及排列形式的影响。
6.可逆关系:从正反两个方向排序和运算。
7.等差关系:也叫双重关系和相对关系:比前一个数多一,比后一个数少一。
8.互补关系:整体分成2部分时,部分之间存在消长、增减关系,总数不变。
9.互换关系:部分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整体。
10.传递关系:A>B B>C 所以:A>C 简单推理过程。
11.包含关系: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
12.函数关系:当整体变成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
班级中随时有幼儿作品出现时,教师该如何展示幼儿园作品呢?
1.与主题相关的作品,直接展示在主题墙上。
2.幼儿在美工区自主创作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外的作品墙上。
3.幼儿制作的立体作品展示在玩具柜上。
4.幼儿展示在主题墙或者是作品墙上的幼儿作品需进行加工边框,美化后展示,让幼儿有一种被尊重感。
5.主题墙或作品墙有底衬的,可直接设计好位置后放上展示。
1.唱歌时声音自然,声调、节奏基本准确。
2.能用适宜的力度、速度、音色、表情以及动作等演唱歌曲。
3.能根据歌曲性质用适宜的表现手段,如: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不同性质歌曲的情绪情感。
4.会以领唱、齐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的具体形象为主,而且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往往仅限于表面的形象,所以在创设小班主题墙时,首先要从外观上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一眼过去就对主题墙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孩子的欣赏以及探究的欲望!要想孩子参与性比较高。通常,幼儿园的小班主题墙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贴近孩子的身高距离,方便孩子参与的主题墙,另外一部分高度远远要高于孩子的身高,甚至超过孩子的视线范围,视线以上的主题墙。主要表现的是主题的背景框架,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宏观的认识,可以以欣赏为主,让孩子去感受体验!视线之下的主题墙,主要是对主题内容的展开,就是对孩子的思考进行探索,是比较微观细化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必须要从孩子的实际点出发,贴近孩子的生活教育!
音乐活动不分男女,其实孩子们都很喜欢音乐课,只是有些音乐活动需要做动作,打节奏,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部分男孩子可能是坐不住,也可能是因为音乐活动中有舞蹈律动部分,他们觉得难,所以不喜欢。
做为幼儿园老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引发兴趣,重过程,不重结果。
只要过程中,孩子感兴趣,开心、积极参与就可以了。不能要求幼儿做的一定要好,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教师限制幼儿自由,限制幼儿想象力,限制幼儿创作和发挥,都会影响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
要想让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男孩子在音乐课中发挥最佳效果,老师就要关注这个孩子,和他一起做,一起想,一起玩,多表扬,多重视,孩子一定会喜欢上音乐课,还会充分去表现,让老师肯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