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人类有了语言,才得以脱离动物界。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这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人类之所以需要语言,是因为语言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传播经验,使复杂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发儿童对阅读、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认识时间概念十分困难,因为幼儿言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出现的晚而且还少,使用中,大多数也是表示时间顺序和表示时间段的词汇。如:先、然后、后来、有一天、有时候、我小时候……,即使幼儿使用了一些时间概念的词汇,也不理解其中含义,例如:有的幼儿表达自己愿望时说:我明天就要上小学了。还有的幼儿一周前或更早时间去的动物园,表达时说:我昨天去的动物园……。因为幼儿认识时间时,往往将与具有直观形式或者熟悉、感兴趣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3~4岁幼儿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能认识一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白天、黑天、早上、晚上。
4~5岁幼儿已经能较好的理解运用“早晨” “晚上”“上午”“下午”等词汇,知道一天有这四个部分组成。
5~6岁幼儿开始理解较长间隔的时间单位,例如:能认识一星期有7天以及每天的名称,同时初步建立了时间更替(周期性)的观念。可以知道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连续不断。
班级中随时有幼儿作品出现时,教师该如何展示幼儿园作品呢?
1.与主题相关的作品,直接展示在主题墙上。
2.幼儿在美工区自主创作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外的作品墙上。
3.幼儿制作的立体作品展示在玩具柜上。
4.幼儿展示在主题墙或者是作品墙上的幼儿作品需进行加工边框,美化后展示,让幼儿有一种被尊重感。
5.主题墙或作品墙有底衬的,可直接设计好位置后放上展示。
运算能力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速算训练能够提高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的灵敏度和自信心。
1.理解什么是口算速算
口算,就是一边心算一边口说的运算。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记忆当时的结果。速算,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运算。用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快速准确掌握任意数之间的速算方法。
2.具体实施策略
① 重视思维过程,形成技能技巧
口算能力的形式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过程中,幼儿思维活动逐层压缩,步骤逐步简化,计算推理过程也逐渐简化,随着熟能生巧,幼儿可达到脱口而出。
② 先慢后快的原则
初期训练,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逐步形成口算技巧。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上,逐步达到正确和速度的同步。
③ 加强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加强基本口算的训练。打好基本功,切实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
其次,易错的题目要及时预防,反复练习。易混淆的题目比对练习,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④ 训练形式体现灵活多样
首先,训练形式以分散、集中相结合。在平时坚持分散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可进行集中训练,帮助幼儿归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3.常用的口算速算方法
凑十法、借十法、去尾法、拆补法、分组凑整法
① 分类练习
在连加“凑整”速算练习中,先集中练“凑十”,再集中练习“凑百”,最后集中起来练习,引导幼儿整理“凑整”法的算理。
② 口诀法
进位加法(凑十法)
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破十法)
破十法: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减四加六,减三加七,减二加八,减一加九。
平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减为十,减剩数。
③ 趣味儿歌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④ 做减法想加法
凡减8,被减数个位加上2,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7,被减数个位加上3,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6,被减数个位加上4,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5,被减数个位加上5,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4,被减数个位加上6,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3,被减数个位加上7,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2,被减数个位加上8,就是它的得数;
⑤ 退一加补法(100以内退位减法)
30-1,退1加9,等于29; 30-2,退1加8, 等于28;
42-3,退1加7,等于39; 51-4,退1加6, 等于47;
52-5,退1加5,等于47; 63-6,退1加4, 等于57;
76-7,退1加3,等于69; 85-9,退1加1, 等于76;
76-9,退1加1,等于67; 93-8,退1加2, 等于85。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口算、心算,用头脑思考,在理解数理题的基础上加快运算速度,培养良好数学思维的孩子,掌握的是系统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正确的口算、速算方法的培养。从而贯穿整个学习生涯。
学前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
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
2.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辨别空间方位区域的扩展:
三四岁幼儿所理解的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区域十分有限,仅限于能直接感知到的范围内。五岁幼儿区分前后区域范围扩大,可以辨别离自己身体比较远的和偏离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物体的方位,开始逐渐将方位理解为一个连续的统一整体
六岁幼儿已能将空间方位看成连续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