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能产生审美愉悦感,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
美术活动的意义:
1.创造美。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就体现在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上,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象的最直接的手段。
2.发现美。美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美丑观念,并让他带着这样的美丑观念去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
3.提高修养。美术教育更多地带给孩子直接的主观的审美体验和情趣,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灵,这对现代人非常重要。
班级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创设和室外环境创设。
室内环境创设包括:主题墙、班级吊饰、区域摆放、班级布置
室外环境创设包括:幼儿作品墙、走廊吊饰
1.重点与难点是教师课前预测到及观测到的,是有准备的教学。
2.一个活动的设计,每次会有新的内容,称之为本节课的教师重点指导部分或重点讲解部分。
3.在本节课中需要幼儿操作的部分一般设定为难点,因为需要幼儿自己操作、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思考。很多是未知的情况,不知道结果如何,我们称之为难点。
4.既然是重点,教师准备的教具、课件就要丰富,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
5.既然是难点,教师就要考虑到孩子在互动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事,要知道幼儿预期达到的水平,对突发事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与应对措施。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以月份为依据设立主题的数量,比如几个月份可以设计几个主题,将教材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相关联的内容、共性的目标等因素分成四大块,也就是四大主题,综合每个主题的所有内容给这个主题起个名称,也就是一级主题,一级主题下面再设立四个二级主题,这四个二级主题基本上就是一周一个,一个月按照四周,如果有的月份可能有五周,内容不够时,可以增加、生成适合的主题内容,二级主题下面又有若干个子主题,这些大大小小的主题都是围绕一级主题而开展的。按内容划分好主题后,将主题内容板书、展示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网络图。
在设定主题网络图时,以主题为中心,将各次级主题及其内容用直线呈放射状绘于纸上。如下图:
在这个主题网络图中,一级主题在最中心,二级主题(子主题)从主题四个方向延伸出来,每个子主题又延伸出相关课程,这样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在设计子主题延伸的课程时,有一些会空出来,为子主题相关课程留有生成的空间。
主题网络图是我们预设的,是经过我们精心准备的,但课堂中也有一些无法预设、意想不到的内容,幼儿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与发现,这就是生成的内容,所以在绘制主题网络图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生成空间,允许幼儿异想天开,在师幼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体会主题活动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当然,在绘制主题网络图时,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可能会美观些,但切记不要太花哨,应本着清晰、美观、适用。
总目标: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喜欢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与创造。
绘画:
1.能比较合理的构思和组织画面,布局合理。
2.能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情节和变化。
3.能通过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4.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手工:
1.喜欢使用美术材料和自然物、废旧材料等进行制作,能表现事物和角色的某些细节,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欣赏:
1.能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知道作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能对自己同伴的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3.能发现自然风光和美术作品中的美,能初步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含义和美感特点。
4.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创造:
1.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装饰物或小玩具,作品能表现出事物的突出特征。
2.能根据不同材料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3.能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简单作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