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文档。
2.给文档建立表格:每完成一项就划勾,未完成空着,并签字确认。随时提醒管理者尽快完成。
3.对检查、抽查文档欠缺者进行绩效考核评分。
4.教学管理者自身形成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好的工作风格。
5.让文档做的好的教学管理者分享经验,相互学习。
什么是善良:
善良是指温柔和有爱心,意味着你关心他人。善良还表现在你花时间照顾植物、动物等。也表现在对需要帮助的人表达爱心。
为什么要实践善良:
没有善良,在人和动物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没有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都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了善良,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孤独、无助;没有了善良,会导致空气被破坏,会被污染,树木被砍伐。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就能体会到你和所有的世间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的。做一个善良的人,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善良需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去引导,如:在募捐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小朋友,灾区的小朋友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的家被大水冲走了,只能住在帐篷里,谁愿意帮助他们建新的家园?”对于班级中植物角的动植物,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去照顾它们:“小兔子都饿了,谁去帮帮它?”通过每一件小事,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
B.教师行为:
善良是善待周围的人、植物和动物。要做到善良,就要注意什么时候、什么人、什么事需要关心,尽可能地去关爱他们。作为老师,要对幼儿做到关爱,比如:小朋友生病了,老师在护理的同时,要用抚摸、拥抱等肢体语言对幼儿表现出关爱。
如果是电子版,根据备份进行补救;如果是纸质版可以再打印进行补救。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各行为习惯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美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美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美德教育产生实效。
1.个人学期计划、个人学期总结(一学期各一篇)
2.班级学期计划、班级学期总结(一学期各一篇)
3.班级月计划(每月一篇)
4.班级周计划(每周一篇)
5.个人日计划(每天一篇)
6.个人教育笔记(每周一篇)
7.观察记录(不限篇数,一学期不少于5篇)
8.幼儿能力测评表(每天进行)
9.在爱幼儿发放班级通知(不定时)
10.定期更换家园练习栏内容(每周一次)
11.班级幼儿考勤(每天记录)
12.班级固定资产登记(每学期一次盘点)
13.班级会议记录(每周一次)
14.班级家长会记录表(每月一次)
15.一对一家长约谈记录表(一学期一次)
16.1530班级安全教育记录表(每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