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到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2.为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提供良好的环境及各种支持(例如孩子喜欢画画给孩子提供材料和工具)等。
3.指导家长做到持之以恒。
家长义工活动主要让家长体验教师在园的一日流程。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与家长的沟通情况,邀请有困惑或者对班级工作不太信任的家长来参加义工活动。
其次,根据家长特长邀请家长为幼儿分享一些知识或游戏,组织一节活动,或者协助做好班级助理工作,体验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并且根据一日流程给家长分配好工作,做到紧密配合,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日常的紧密规划。
最后,与家长沟通体验,鼓励家长将其义工活动感想分享到班级圈,让其他家长进行阅读和了解。
1.要预留缓冲时间。对于动作拖泥带水的孩子,要早点提醒他该完成的事。如果有些孩子喜欢在出门前完成某些事,例如把玩具放好,可以多留些时间给他,让孩子多练习几次,就能够学着控制时间,不会永远都有爸妈在后面像“赶鸭子”一般,天天进行拉锯战,如此,大家也都会经松许多。
2.有些小技巧也可以使用,例如,不要让孩子穿绑鞋带的鞋,孩子自己就可以完成穿鞋的动作,不用劳驾父母。
3.“言出必行”很重要,要出门就得出门,孩子衣服、鞋子没穿好,可以到外面再整理。务必让孩子知道,父母早就提醒了出门的时候,自己没有准备好,是自己的不对,必须承担责任及后果。
4.教孩子负责任,“游戏规则”要清楚制定,也要切实执行,如果实行时发现问题,父母子女可以彼此沟通,找出最适合的方式,再练习一次。
5.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建立责任感,做事不拖泥带水,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速率特性,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时间表,彼此良性互动,相互配合,相关的难题就能逐步解决,建立起家庭作息的次序和规律。
首先关注并了解祖辈家长侧重注重幼儿在园的哪一方面,在了解后,可以通过入园与离园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侧重关注的一方面。老年人喜欢被尊重,一句亲切的称呼,礼貌的态度,都可以和老年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因此要注重日常感情的交流和维护。
当老师发现班级某个孩子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孩子的任何事情都由家长办理,老师要提出建议, 比如: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宝贝尝试练习自己去做,不过分溺爱孩子,相信自己的宝贝一定可以的,孩子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因为孩子对自己能做什么是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