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议家长注重家庭和谐,温暖友爱,切忌不要因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观点不同,产生互相的埋怨或者拒绝老人带孩子,隔断祖辈和孩子的交往。
2. 要多观察老人带孩子的优点,充分利用优点安排孩子和老人一起的时间,让祖辈的亲情和疼爱发挥积极的作用。
3. 老人的优势要及时肯定和认可,被鼓励的老人更容易接受建议。
4. 主动和老人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听取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好的建议或经验为己所用,切忌全盘否定。
5. 孩子有进步时也要肯定老人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让老人感到自己的影响力和被尊重感,从而促进老人主动按照孩子父母的方式带孩子,让“隔辈亲”发挥积极的作用。总之,有更多的人爱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极好的。
首先应该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让家长知道,引导性的问话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孩子对于家长引导性的问答通常的回答都是:是的,有。这也是孩子的一个特点,家长总是这样问,在孩子心里会有很大的影响,会造成在幼儿园的压力和紧张。
“在幼儿园过得不开心怎么办,会不会被别人打。”家长的这种行为就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在幼儿园被人打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宝贝会“有意”关注这件事,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将小朋友之间正常的玩耍“当作”小朋友在打他。这样会影响孩子和小朋友之间建立建立良好的玩耍关系。
相反,在家里家长如果换种方式引导孩子,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的。
今天在幼儿园和谁一起玩了?你们一起玩的什么啊?玩得开不开心啊?这样的引导会让孩子在幼儿园寻找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建立简单的朋友关系,有利于宝贝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将班级孩子平均分在一周内,在入园、离园时都能够在这一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沟通时间不宜过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这一周的情况。
2.如有需要约谈家长,安排好时间随时进行。
1.平复家长情绪,待家长情绪稳定后再来处理事情。
2.认真倾听家长的反馈,并做好记录。然后告诉家长会认真对待这件事,双方达成一个共同认同的反馈时间节点。
3.园长约谈班级老师,核实家长反馈孩子多次被咬的具体情况。
4.园长按照共同达成的时间节点及时约谈家长,向家长反馈。
(1)我们会在将咬人的孩子与您家的孩子短时间内分开;
(2)约咬人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庭的引导;
(3)请咬人的孩子家长向被咬的家长倒歉,双方达成理解;
(4)及时向被咬的孩子家长反馈之后一段时间咬人的孩子的转变;
(5)班级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对有攻击性的孩子请助理老师日常给予更多关注。
1.将所有问题的出发点都归结于幼儿发展;
2.与家长心平气和进行探讨、沟通;
3.一起归纳、总结出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幼儿成长问题的方法;
4.在方法实施一段时间后,一起分享、分析、探讨,没有谁的教育理念方法最合理,只有哪种方法最适合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