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在幼儿园能遵守各项规则。在家则与幼儿园行为完全不一致,一般是因为家里没有规则,家长也没有意识去引导幼儿,所以幼儿会有和幼儿园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以建议在家同样建立规则,家里物品的摆放有序,这样幼儿在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自然会遵守规则。关于个别幼儿在礼貌方面幼儿园与家里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园里小朋友间需要帮助会说:“请”,受到帮助会说“谢谢”。而家里更多则是家长对孩子命令式的“去给妈妈拿xx”,帮助成人后也没有接收到成人的感谢,幼儿没有被尊重的体验,同时学习家长的行为,长时间就会成为小版的成人缩影,因此家长在家需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家长首先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以此引导幼儿进步。
不鼓励老师参加家长组织的任何聚会。
幼儿不想上幼儿园的原因有很多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新入园的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情绪、对新的环境陌生、缺乏安全感,导致幼儿不愿意入园。对于此类幼儿多了解、多沟通,每天由家长陪伴幼儿在园两小时,让幼儿逐渐,熟悉环境、熟悉本班老师,把孩子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利用好家园联系手册,进行每日的反馈。对于新生老师要重点照顾,保证亲近每一个孩子。尽量减少集体教学,多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减少高控。日常中多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缓解新入园孩子的焦虑情绪。
2.对于老生不想来幼儿园也存在很多原因,例如与小朋友产生矛盾不想来幼儿园、孩子误解老师不够关注他而不想来幼儿园等。针对以上情况,老师要及时跟小朋友沟通,帮助幼儿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消除幼儿的低落情绪。对于误解老师不够关注他的孩子,老师要多给他机会,让孩子明白老师喜欢每一个孩子。
1.爱幼儿园:老师每日上传照片、发班级通知,在离园后幼儿在家需要完成练习单时家长将幼儿完成情况上传至爱幼儿园。
2.抖音/快手:班级老师可以将活动推送上传,能够@到已关注的班级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们的关注及用心。
3.微信:能够在重要活动通知前几个小时再次私发提醒家长,让家长觉得老师很关注家长,同时也很尊重家长。
首先告知家长孩子的拖延行为需要重视,并帮助孩子加以改正。
其次和家长分析一下幼儿拖延行为养成的原因有哪些,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事情拖延,一方面是手眼协调能力还在发育当中,有些动作牵扯到的小肌肉还不够强壮;比如学习系鞋带,用卷笔刀削铅笔之类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反映了他内心不够自信。关于自信心的问题其实更多是需要家长的改变。有些小朋友在家里几乎不用自己动手整理玩具,基本上都有人代劳。这也意味着这些小朋友在家里也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管理自己,比如怎样收拾玩具更整齐,怎样摆放绘本更容易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等等。因此,改变教养方式,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就可以改变幼儿的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