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并且询问在家里参加活动的情况,不爱参与某些活动还是所有的活动都不参加。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及原因。
2. 在平时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孩子在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自信、平稳的性格,这是积极参加活动的必要前提。
3. 与孩子交谈时,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
4. 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放权,鼓励孩子独立。
5. 孩子主动参加活动时及时鼓励、肯定。
6. 在活动时多次鼓励、询问孩子是否参加,如孩子不参加时可以允许孩子不参加,在活动结束后交流不参加的原因,久而久之孩子慢慢会参加。
1.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告知家长孩子咬人的实际情况
2.安抚孩子的情绪,安抚家长的情绪,不要激怒家长
3.教师对家长态度诚恳,表态以后照顾好孩子,取得家长的信任
4.日常中建立良好的家长关系,让家长对教师各项工作都表示赞赏
5.不和家长形成对立面,以同理心与家长沟通
1.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想像。当孩子想象与现实分不开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只要用正确的语言跟孩子表达,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的用语言表达。对于孩子充满幻想的“谎言”,也不必大惊小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自然就会消失。对于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用时间和耐心帮助幼儿慢慢分清现实和想象。
2.成人要以身作则。所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首先不能说谎,更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错误的引导孩子。总之,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做到诚实、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 抓住孩子说谎时的矛盾心理。其实孩子说谎的实质是出于恐惧。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内心其实很矛盾,想认错但又害怕失去信任,缺乏认错的勇气。孩子犯错时最怕失去成人的爱和理解,首先成人要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孩子犯错,并通过一些动作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以缓解孩子的情绪和压力。根据原因,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和纠正,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说谎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耐心、细心的教育孩子,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4.适当的鼓励。当孩子做了错事,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实话。当孩子真的说了实话后,要就事论事,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不要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5.侧面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故事和故事中的任务特别感兴趣,所以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说谎是错误的,并且可以把孩子说谎的事情编到故事里,暗示说谎是坏习惯,这种委婉的引导会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从孩子的体验和感受入手跟家长沟通,提示家长关注园所发布的配合事项
在早送或者晚接时与家长当面沟通:比如xx妈妈您好,昨天放学时跟您聊的,给宝贝今天穿蓝色正装,宝贝今天来园时没有穿,其他小朋友都穿了,他失落了好长时间呢,我安抚了宝贝好久,他的情绪才有所好转。我想着您可能回家忙着给宝贝做饭忘记了,是这样吗?
1.陪伴,家长一定有更多时间的陪伴,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注,家长陪伴中不做其他事情。
2.一起玩,做各种小游戏,通过游戏学习。
3.和孩子一起游戏,不是纯娱乐,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能力,比如:游戏给娃娃穿衣服、穿鞋,通过玩学习知识,做一些科学小实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小现象。通过玩学会交往,教会孩子一些交往语言与交往技能。
4.家长把陪伴孩子玩做为教育的手段,因为幼儿的学习就是在玩中学,快乐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