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课程,比如医生可以讲保护眼睛、牙齿。
2.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幼儿教育,更加理解和支持老师工作。
3.提升家长与幼儿园的粘性,促进家园互动。
首先应该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让家长知道,引导性的问话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孩子对于家长引导性的问答通常的回答都是:是的,有。这也是孩子的一个特点,家长总是这样问,在孩子心里会有很大的影响,会造成在幼儿园的压力和紧张。
“在幼儿园过得不开心怎么办,会不会被别人打。”家长的这种行为就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在幼儿园被人打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宝贝会“有意”关注这件事,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将小朋友之间正常的玩耍“当作”小朋友在打他。这样会影响孩子和小朋友之间建立建立良好的玩耍关系。
相反,在家里家长如果换种方式引导孩子,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的。
今天在幼儿园和谁一起玩了?你们一起玩的什么啊?玩得开不开心啊?这样的引导会让孩子在幼儿园寻找机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建立简单的朋友关系,有利于宝贝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教师要承认工作中的疏忽,没及时阻止突发事故。
2.带动手打人的孩子家长主动给被打的家长安抚心情,理解被打孩子家长的心情。
3.让被打的孩子家长知道自己孩子之所以被打,分析孩子被打的原因,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不发生同样事情。
4.对很在意自己孩子被打的家长,日常多跟这样的家长交流育儿经验,指导家长育儿方法,让家长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支持。
5.对经常动手打人的幼儿,教师一样要多关注,以免再伤害到其他幼儿,对这样的家长也要多沟通交流,了解家庭的教育模式,给予家长正确的育儿观。
1)对于家长的爱,我们能够理解,但长期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长期追着喂会降低孩子的独立性,对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利
2)家长担心孩子没吃饱,担心孩子营养不足,或者家长嫌麻烦觉得孩子吃得慢就会喂饭,这样孩子的小肌肉发展慢,手眼协调能力也较缓慢
3)孩子“不吃”、“哭”、“不要”、“绝食”等抗议时家长没有办法。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是一个人行为习形成的关健期。“进餐”这一看似微小的活动却和许多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培养有关。独立进餐行为的培养有助于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自我服务意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体质,为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还是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相信孩子,给孩子机会,爱孩子就减少包办代替,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1.感谢家长的认可。
2.谢绝收礼请客,向家长表示我们会爱您的孩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3.家长请客送礼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但也可能希望老师对他的孩子好一些,而这个时候其实家长也在试探老师,不要因一点小恩小惠而降低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4.如家长教师节送的鲜花贺卡放在班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