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清晰、材料丰富、方式有效。
第一、一面好的主题墙应具有参与性(课程的参与、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互动性(与课程的互动、与教学的互动、与幼儿的互动、与家长的互动)、启发性、创造性)
第二、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墙饰。
第三、要以幼儿作品进行呈现。
第四、主题墙避免出现大段文字。
1.幼儿7:30入园后,如果来的早,就带幼儿在户外游戏、做操。(冬季在室内区域活动)
2.做操要播放音乐,教师要精神饱满,动作到位(早操15分钟)。
3.教师不可以旁观,要与幼儿一同做操或游戏。
4.根据季节,对服装穿着不合适的幼儿,教师要观察到,并给予适当穿、脱。
5.随时看到来园幼儿要有一名教师主动热情迎接。
6.幼儿入园晚,过了早操时间,就直接进班洗手准备吃饭。
7.晨间活动期间,有家长关注,教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幼儿园教育中始终把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有时会出现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不承认的现象,还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往往就会简单的一句“不是我”,推卸一切责任。问题的关键就是孩子没有树立良好的责任心,缺乏承担任务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我们能够努力做到从小事做起,给孩子信心,以及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任务的责任感,那你就给孩子一个成功的开始。作为老师,就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向孩子灌输责任重于泰山,敢于负责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的思想,进而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知,体验,去收获。
1.首先活动区材料要丰富,材料每月有更新。活动区内的任何超过两周无人玩的材料、玩具取消或更换。
2.幼儿早饭后,教师打开“素听故事”,提示幼儿小声说话,进入自选活动区域。
3.对于新生,刚入园的幼儿,开始可能没有自主选择活动的能力及目的,主要是情绪尚未稳定,对环境以及对老师都不熟悉,没有建立安全感。因此,不要急于让这样的孩子进入活动区,可指定区域活动,如看书,搭积木或者听故事等。
4.对大部分情绪已经稳定的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并建立区域规则,对于个别幼儿不知道如何选择区域,或者对任何活动都是兴趣不强,不断更换活动内容的幼儿,教师要引起重视,这样的孩子属于安全感不足,需要教师更多关爱与赏识。
1.按12步洗手法操作,指导幼儿洗手。洗手提示幼儿开水龙头要小一些,湿一下手,再关上水龙头。开始打肥皂, 搓手心——搓手背——搓手指缝——搓手指——搓手指尖——搓手腕(左右手交替),开水龙头冲洗,洗干净肥皂后,在水池内甩三下手,(不要让水滴在地上或身上)再去擦手。
2.幼儿洗手一般都是饭前、游戏后、入厕后。因此幼儿洗手应是自然状态下,尽量减少高控制,减少集中洗手、入厕。
3.幼儿洗手前,提示幼儿衣袖挽好,再洗手,以免弄湿衣袖。
4.幼儿洗手时,教师要在一旁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5.尽量减少浪费水的现象,教师随时提示幼儿关水龙头打肥皂。
6.提示幼儿洗手时水不要开得过大,以免水溅在身上。
7.洗完手一定要先甩干净手上水珠再去拿毛巾擦手。
8.冬季洗完手一定要擦护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