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辩论的意义
辩论是人们基于本身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的不同立场而展开的争论的过程。开展幼儿辩论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富有竞争意识的辩论语言环境中,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举例说明,描述事物的过程,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幼儿语言、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
二、辩论的目的
通过辩论活动让幼儿能用多种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大胆质疑,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在相互交流中,恰当有效、灵活地使用语言。
三、辩论的教学方法
渗透性与针对性的语言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生活,提供交流机会,拓展幼儿视野,鼓励幼儿在解决同伴间的矛盾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同伴讲道理。教师对幼儿的日常教育管理如果能多以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进行,也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另外,可以寻找一些幼儿较喜欢并能发挥的题目,让他们去组织材料,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愿望,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大胆表达,学习声情并茂地演讲。如:“假如我当市长”、“我当爸爸(妈妈)的时候”等,让幼儿尽情地表现自己,引导幼儿用恰当的声调、语气、表情、手势等,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提高语言表情技巧。
四、综合运用知识,学习辩论技巧
“辩论” 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话题。教师可组织幼儿欣赏大学生辩论场面的录像,感受辩论场上的气氛,让幼儿了解辩论的基本常识,知道辩论应该以理服人,如果想战胜对方,就要集中注意力,倾听对方言谈,快速反应,然后才可以驳倒对方。训练幼儿辩论可以从争论入手,开始时选择一些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如:“爸爸好还是妈妈好”、“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等,都可以成为幼儿争论的话题,鼓励幼儿自由参加辩论。这时的教师既是观察旁听者,又是组织指导者。在幼儿语言出现障碍时,应适时地提醒帮助,在因辩论引起纠纷时,应及时协调解决。
五、辩论准备
让幼儿收集资料、观点。幼儿对所要辩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认识,在活动中才能发挥,才会有兴趣,乐于提出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材料的收集很重要。准备时可以先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如何去讨论、调查、收集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从家长、书籍、自己发现、经验回忆等等。在辩论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接纳和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让孩于们自由分组、自主选择、自己决定表达方式,可以用观察记录、画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观察世界、表达认识。我们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百种语言,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六、环境创设和活动的组织
分组活动时,根据辩题的性质采取自愿或随机分组。活动环境的布置,主要以能方便快捷又能营造气氛为原则,如:在黑板上写“第X届班级辩论会,辩题:XXXXX。正方● ● ● ● ,反方▲ ▲ ▲ ▲ ”;桌子以正、反方两边对摆,让所有的幼儿都可以参与。
活动组织中教师要仔细倾听每位幼儿发言,有目的地提问、启发、点拨,把辩论引向深入。要鼓励幼儿彼此听取对方的论据,当幼儿就某个问题比较有争执时,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当太过于离题时,就要适当提醒:“我们是在讨论XX,刚才的问题我们可以下次再进行讨论。”当出现冷场时,或有一方明显比较弱时,教师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幼儿的思维。当发现个别幼儿的辩论很有力、很精彩时,也可以及时让其他幼儿也体验一下辩论的巧妙与技巧。另外还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辩论的方法,如:举例证明,使用辩论的规范语言;辩驳时可以说明“我反对XX的观点”,并提出反例证明;在辩论结束时,对幼儿在辩论中没提到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
总之,教师在活动中既是主持者,也是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表现机会,有成功体验,以使辩论会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舞台。我们开展辩论会,目的想让幼儿能用多种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大胆质疑,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在相互交流中,恰当有效,灵活地使用语言。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在辩论会中,辩论技巧、辩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敢于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说出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能初步形成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论观,以理服人。另外,还要积极引导辩论会上表现不积极或喜欢重复他人观点的幼儿,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辩论的成功与失败,顺利、成功时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遇到挫折、失败也不消极悲观,失败了也能为同伴的胜利欢呼、庆祝。
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下,可以在幼儿园户外时实施的运动:
1.可以教孩子拍皮球。
拍皮球时,球会上下运动,必须要拍到一定的位置,并且要在适当的时机和固定的频率,才能把皮球拍好。这种运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手部控制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让孩子练习用筷子夹豆子。
用筷子夹豆子,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眼睛看到的东西,用手来完成,因为豆子比较小,夹起来很困难。
3.教会孩子跳绳。
跳绳需要手和脚来配合,手的频率和脚跳起的频率必须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大脑有很强的协调性才能完成。注意对低幼的孩子,跳绳是不适合的,容易被绳子绊倒受伤。
4.打篮球及传球游戏。
打篮球是非常好的运动,投篮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自抛自接篮球,或者家长与孩子互相抛球接球,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5.让孩子多走平衡木形状的路。
孩子的平衡性不好,可以让孩子多走一些平衡木形状的路、马路牙、矮桥等,或者在路面上画上一条直线,让孩子按照直线行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
以上运动多多练习,一定可以提前幼儿协调性!
京学教育美德工程涵盖的内容一共有20项: 爱心、帮助、合作、宽容、整洁、礼貌、承担、诚实、分享、善良、温柔、惜物、耐心、服从、快乐、勇气、平和、服务、感谢、同情。
如何实施:
1.教师经常使用美德语言与幼儿沟通。
2.发现可教育时机;任何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美德和理解美德的各种机会:
注意到的每一个瞬间—他们正在学习时—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在怎样与他人互动。
3.设定明确的原则:清楚原则—有机会弥补错误—努力得到认可。
4.尊重心灵:除了身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提供精神陪伴,学会倾听。
5.精神健康:创建一个良好的习惯,陪伴,共处,和谐。
1.所有小家电需有使用登记记录,哪个班级使用了,使用时间,谁负责等都需要签字,以免造成使用无管理,损坏无人负责。
2.每次使用完毕都需要清洗,按说明书操作,不可在清洗中造成损坏,电插销不可接触到水。
3.每次使用完后立即断电。
4.专人定期检查。
5.保修期内故障找销售商。
6.保修期过后故障,能自行修理的就自行修理,无法修理,再申请采购。
1.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设定的课程或教育活动,事后的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在此次课程或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教师设定的教育目标是否实现了?此次活动达成了哪些部分?未达成哪些部分?重新设计这个活动或者课程会改进哪些地方?
2.教学反思一定是教师认真思考和反省的一个过程,不是仅仅总结教学效果。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