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棒画是一种棒形画材,由颜料、蜡、油材料混合而成,使用方便,着色容易,可以在画纸上随意画,可覆盖,可混色、可刮涂、可分层,通过这些技巧,幼儿就可画出一副很好的作品。
油画棒的基本画法:
1.平涂法:直接用油画棒平涂画面。采用横涂、纵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方式完成平涂效果。
2.点彩法:用油画棒的一端轻点画纸涂色,形成色彩的圆点。让画面有层次感。
3.混色法:在一块上色区域再涂上另一种颜色,可在用手指涂抹。形成混色区域,过渡色区域。
4.涂层法:先在一张纸上涂上一层底色,在底色上再涂上一层同色。让底色有层次感。
5.分层法(渐变法):用油画棒涂上色后,用纸巾或手指将色涂抹分层、或用同类色涂抹渐变颜色越来越深或越来越浅。
6.油水分离法:先用浅色油画棒画出需要画的内容,然后用水彩色平涂,使得油画棒画的内容更突出。
7.刮除法:在油画棒画好的部位上,用刀、针、梳子、等刮出想要画的内容,让画面有立体感,被刮部分如果底层是深色的效果更好看,刮去的部位清透,更有层次感。
8.厚涂法:将油画棒刮出粉末状,将粉末状用手指涂画,效果像油画感。
1.说儿歌:正确发音
2.听故事:丰富词汇
3.诵读古诗词:感受语言韵律与语言的美
4.故事表演:理解角色身份与表达语气
5.看图讲述:根据画面表达图片内容
6.图书、绘本:读的书越多,知识越丰富
7.谈话活动:初步学习表达
8.仿编儿歌:模仿儿歌韵律与语言节奏
9.创编故事:发展想象力、语言创造力
10.续编故事:能结合故事前面的主题续编故事
11.词汇接龙:丰富词汇
12.口编作文:把看到的、做到的表达出来,练习出口成章
13.美文欣赏:欣赏好的文学作品,激发语言艺术的兴趣
14.简单辩论:培养思维逻辑,语言概括能力
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最后还可能用画笔将发生在他生活周围的,经由他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故事视觉化……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一种“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譬如上面所说的那个指挥奏乐的游戏,它不仅让孩子体验音乐,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合作、服从的意识。
2.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教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3.参与性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教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教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4.适合所有人
哪怕是在襁褓中的小婴儿,也能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当孩子小的时候,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远远先于其表现能力,他们不会唱,也不懂得演奏,只能用稚拙的肢体摆动和含糊不清的儿语来表现他们听到音乐时的欣喜与兴奋。这就好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明白成人的语义要远远先于他们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宝宝的小嘴还不会唱,小手还不能演奏,身体还不会跳舞的时候,他已经能感受音乐了!你可曾尝试过,抱着你尚在襁褓中的小宝宝随着轻快的音乐轻轻旋转摇晃,他会快乐地手舞足蹈——虽然他并不能用语言抽象地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但从中得到的快乐却已全然“溢于言表”。我看到孩子们的妈妈们,也同样那么快乐地游戏着,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妈妈对音乐有热情,才能带动宝宝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一、要以提问引导观察,使幼儿观察有目的、细致、有所发现。
第二、在种植、养殖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第三、在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的观察力和责任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它要求幼儿运用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物体的外形特征,或对两个以上事物做分析比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前后的观察对比,而种植养殖的开展恰好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1.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如九月的“我升班啦”,秋季“十二月的圣诞节”等,通过幼儿参与动手了解相应知识,图文并茂,与老师的枯燥讲解相对,效果要加倍,幼儿想象力无穷,在确定题目前可以与幼儿商讨可以做哪些内容,孩子会带给你不同的创意。
2.大小环境有机结合,例如美工区的小黑板,把幼儿的作品展示上去,让幼儿得到充分认可,教学活动后,例如绘本,可以让幼儿画一下绘本的哪一个场景记忆深刻,学到了什么,符合我们的教育内容,又可激发幼儿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