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什么是幼儿体适能?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概念,源起美国,美国总统体育与竞技委员会于1971年给出的体适能定义被普遍接受。它是指个人能力足以胜任日常工作以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及压力的身体适应能力。

幼儿体适能概念由飞跃童年幼儿体适能训练研究中心提出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并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体适能主要由身体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组成。身体健康发展主要包括运动相关体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健康相关体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前者主要由爆发力、弹跳力、体耐力、敏捷性、灵巧性、距离感、平衡感、协调性组成;而健康相关体能主要由身体组成、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柔软性五部分构成。心理健康发展则由专注力、意志力、团结合作、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理性、果断等意志品质组成。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儿童写生画活动?

写生画是照着各种实物,如人物、静物、风景等进行描绘而成的绘画。它是儿童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是锻炼绘画表现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写生,因所描绘的物象一直呈现在眼前,可以培养儿童观察和感知的能力;又因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概括地画出形象,可以提高儿童的画画注意力;边看物象、边画、边提炼概括,能有效地使眼手脑的配合能力协调发展。

儿童写生的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而定,有的愿意用单线描后填色;有的愿意画素描(就是完全用一种颜色的笔去画,多以铅笔画为主);还有的喜欢平涂大块色造型;又有的完全是线描画。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有认真、严肃的作画态度,才能画出好画。

1.静物写生

儿童学画是从临摹开始的,对于写生一般是不习惯的。写生要求把有立体感和空间关系的具体实物画在平面的纸上,这对儿童来说是个发现和创造,所以写生的内容要从简单的开始。

先画静物写生,选择儿童熟悉又喜欢的东西,有利于激发其写生的热情。如画他们常玩的玩具,爱吃的水果、蔬菜,桌子上的花瓶、鱼缸,常用文具,家里的电视机、挂表、台灯等。可以画单独的一件物体,也可以把几件东西摆在一起画一组。下面我们摆一组静物让儿童写生,步骤如下:

1)构图,用较淡的笔道把要画的静物适当地安排在画纸上,构成一个均衡、协调的画面。注意要画在图画纸的中央,不要画得太小或太大,不能画到图画纸的某一个角上。

2)画出基本轮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大体感觉要象。

3)画颜色,这里主要是画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其次是画光源影响的环境色调,画出物体的质感。通过静物写生,让儿童掌握初步的构图能力,简单的写生造型和面对实物画颜色的表现能力。

2.风景写生

当我们领着儿童到室外去写生时,面对蓝蓝的天,绿绿的树,红红的花,白白的云,儿童们会兴致勃勃,欣赏大自然绚丽的色彩。在风和日丽的景色下画画,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真像做游戏一样,这不仅能激发儿童写生的欲望,而且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都有很大益处。

写生时应指导儿童细心观察景物,注重凭感觉作画,启发儿童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抓重点地画,风景写生的难度就在于把复杂的景物精炼地表现在画面上。有的儿童不愿意先从整体布局之后再画局部,而是从局部开始一个个地画,还很有味道,那就不要限制他,让他尽兴去画,去表现特有的风格。

为了便于取景构图,可以为儿童设计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取景框,使用取景框时应先确定主体景物在构图中的位置,其次选择相呼应、陪衬的景物。主体景物的位置不应太小、太偏,画地平线的位置应慎重,一般情况是视点高地平线则高,视点低地平线则低,但主要根据构图需要。风景写生的颜色应该有一个色调。大自然中无色不有,并且千变万化,如果把景物的固有色都摆在画面上,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季节的不同、时间的不同、风景特点的不同,都会使色调产生变化。如:画秋天晚霞映照树林,是橙红色调,偏暖色;春天幼儿园的清晨,还有点雾,是灰绿调子,偏冷色;夏天中午的海滩,是黄调子,偏暖色;冬天的雪地是浅紫灰白调子,偏冷色。儿童用颜色画风景进步一定会快,风景写生画也最能锻炼色彩基本功。

3. 人物速写

爱画画的儿童,常常情不自禁地画起身边熟悉的人来,画妈妈、爸爸看电视,画奶奶躺着休息,还画小朋友做游戏。看一眼,画一笔,再看一眼,又画几笔,一会儿就画完了,还举起来问:“妈妈,我画得像不像?”这就是人物速写。

辅导儿童画人物速写,首先要抓人物特征,也就是动势、比例特征和头像特征。这是训练儿童画人物造型能力的关键。反复观察各类形态的人物,男女老少的服饰、发型、性别、年龄、体态动作、面部表情及其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不但提高了儿童对人物的观察力,而且能增加很多的知识,开发儿童的智力。

儿童初画人物总是把头画得挺大,身体和四肢的比例很小。为了启发儿童把人物的动势、比例画得准确又要像,教师最好先示范画一下,让儿童认真看,边听教师的讲解边领会。一般画站立的成人头与身体的比例是:男人为1;8,女人为1:7;坐在椅子上的人为1:5,蹲在地上或盘腿坐的人为1:3.5;儿童比例是头部都大一些。

这些比例是供参考用,画人物速写主要凭感觉,不要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大体上符合比例,视觉舒服就可以了。

很多人评论一幅人物速写画得像不像都是就头像而言的,这虽然不够全面,但是说明画头像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儿童画头像的能力。可以在画全身或半身人物速写时细心刻画。画头像速写应当告诉儿童先在脸型、发型、性别、年龄上抓住其特征,之后再画五官的比例和表情。不要忽视颈胸的关系,另外,手和脚也应当认真地表现。总之,画不同的形象要具体对待。

儿童画画多凭直觉感受,重“神”似,尽管画人物难度较大,他们也会完成,达到“求神取意”,从无“法”到有“法”的境界。

无论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还是人物速写,作画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因为儿童眼睛、大脑和身体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转移,时间长了会感到枯燥乏味。儿童自己认为画完了就算完成,然后换一个角度再画一张,让儿童始终保持新鲜感和作画的热情,这很重要。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前滚翻的动作?

要想做与地面接触的翻滚动作首先要理解圆或者球的道理方块或有菱角的东西也能翻滚是因为力量的推动但它不是平滑的翻滚

身体从头到肩--第3.4节脊椎--腰--尾椎必须极大限度的收紧把整个脊椎的大S抗压缓冲的能力发挥出来不要让身体出现棱角尽量保持圆的状态来进行训练
一种是以身体的各个点为缓冲放慢节奏先以膝盖和手做第一个支撑和缓冲 收头接下来以第二三脊椎为支撑点和缓冲身体收成球让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充分的接触地面肌肉松弛平滑的进行练习
二种方式是以肌肉快速收紧的节奏来完成要求迅速的将头、手、肩后背、双腿收成圆过程中身体不要有菱角快速完成

一般是先练习后翻比较容易上手因为最开始的部分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前半部分动作这样不会害怕马上向下扎是具有一定恐惧心理的
翻前发力的过程中不要向下使劲扎而是先降低中心使身体最短时间收成圆起身时腰要向前带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学习成语?
教材中提供了每月成语的故事原形,教师须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变成通俗易懂、幼儿容易接受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并给幼儿大量列举生活中可运用此成语的案例,以便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A、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成语学习的兴趣。 a、语言活动 针对幼儿创造性品质发展目标,有目的的选择一些相应的成语运用儿歌、故事(成语故事动画片、故事讲述、阅读、表演),等形式提供给幼儿,帮助幼 儿理解意思 如:培养幼儿专注性的《专心致志》;培养幼儿做事要有坚持性的《铁杵磨针》;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的成语《滥竽充数》等。 在活动过程中不单单采用教师引导幼儿学的方式,还可采用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方式,以及以大带小的班级交流活动,使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拓宽学习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 b、艺术活动 (1)漫画成语欣赏 教师可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线条,创造性的表现出故事内容,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教师不仅能看到他们所掌握的成语故事,还能感受到他们富有创意的运用线条的方法和大胆表现故事内容的想法。 (2)美术制作 让幼儿在石头制作、泥塑、沙画等的过程中,可跟成语相结合。 例:幼儿可用石头、陶泥、沙子等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成语故事,如:幼儿把一个圆形的石头和三角形的石头连起来能变成一只小鸟,两只小鸟在一起,就是一箭双雕;幼儿根据石头有点像青蛙的外型特征,将其变一个井底之蛙等等。 c、体育、游戏活动 在各种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成语。如:在拔河比赛中,让幼儿幼儿体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同时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能力。 体育活动之后幼儿满头大汗,身上、背上都是汗,可让幼儿形象体会“汗流浃背”等。 d、亲子活动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开展成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可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家长、幼儿、教师学习的共同体。从而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课程,与课程同行。 如:可让家长为幼儿准备《成语故事》书,有时间时跟幼儿一起读成语故事,教师可在班内设立“妈妈教我学成语,我教同伴学成语”、“成语小剧场”等区域。孩子们将在家学的成语画下来,带到班级贴在活动区中,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新学到的成语。 B、日常生活中的教学。 a、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场景进行随机教学 如:班内有双胞胎幼儿,可让孩子们观察他俩的衣着打扮,当他们发现他俩穿戴相同时,可教“一模一样”;在节日里,引导幼儿观察对比教室、商店里挂的红灯笼、彩花、彩旗,可教“张灯结彩”;面对花园里的各色花朵,可教“五颜六色、含苞待放”等。 活动时,带幼儿到户外一起观察天上的云朵,当孩子们望着天空,惊奇地发现云朵一会变成了大山,一会变成了轮船时,可教“千变万化、神奇莫测”。遇到雨的天气,可教形容雨的成语: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淅淅沥沥、阴雨连绵等。 这样,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观察中,伴随着快乐的感受,就很容易理解这些成语了。 b、创设情景进行教学 例:“不翼而飞” 这个成语关键在于“翼”字。教师走进教室,装作很奇怪的样子问小朋友:“咦,我放在钢琴上的书怎么不翼而飞了?”孩子们不明白什么意思,都好奇地望着教师。教师先避开这个成语,亲切地问:“谁知道哪些东西会飞呀?”“小鸟会飞”、“飞机会飞”、“蝴蝶会飞”……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那么它们为什么会飞的呢?”“因为它们有翅膀。”这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翅膀也可以叫“翼”,飞机、小鸟它们都有“翼”所以才会飞。幼儿理解了“翼”的含义,便能较容易地掌握这个成语了。 c、成语的灵活运用 将成语介绍给幼儿后,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反复感受练习的机会。如当孩子们吃饭时:“今天的饭菜可真香啊,小朋友吃得怎么样?”(津津有味)。当他们上完体育游戏课后,教师可问:“今天玩得真开心,你们累不累?”(累得气喘吁吁)。 成语学完后教师可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续编或改编故事结尾。 如用线条表示夸父追日的力度,续编《守株待兔》后集,让幼儿利用各种图形,形象的拼出学过的成语故事等,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大胆想象与创造,想象创造力得到发展。 总之成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常用的成语,更重要的可以丰富幼儿词汇量,促进口语表达能力,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成语,从而感受到成语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上是幼儿语言表达训练的教学方法,相信老师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举一反三,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什么是分类?

概念: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分类的意义:

1.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2.是计数的前提。

3.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职业资格

家庭教育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