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检查幼儿手、脸是否洗干净。没洗干净手、脸的幼儿帮助洗擦好(尤其是小班幼儿)。
2.检查幼儿衣服是否穿戴干净、整齐。(小班幼儿教师一定要检查幼儿衣裤、袖子是否是干的,有潮湿的尽快换下,洗干净,不可将幼儿拉、尿、潮湿的衣服直接给家长,以免家长不满。)
3.幼儿可边听音乐、听故事或老师组织活动边等待家长陆续接幼儿离园。
4.家长来接孩子一定要告知幼儿今天重点事务或有什么需要特别交代的事情给家长。
5.对家长的询问,尽量简短,照顾大多数幼儿。
6.如对接送人不熟悉,在联系到家长之前,学生必须待在教室里,等待确认过后方可带回。
7.如家长电话通知教师将幼儿交给教师不熟悉的人,也请家长务必短信确认,同时由代接人留下姓名或联系方式。
8.如果放学30钟后,需要延迟看护,由班级教师先替家长填写学生延时看护记录,然后交由看护老师签字,等待家长来校,请家长确认并签名,最后交给园长存档。
9.对家长及幼儿要热情及微笑,走时一定要说:再见!
要想做与地面接触的翻滚动作,首先要理解圆或者球的道理。方块或有菱角的东西也能翻滚是因为力量的推动,但它不是平滑的翻滚。
身体从头到肩--第3.4节脊椎--腰--尾椎必须极大限度的收紧,把整个脊椎的大S抗压缓冲的能力发挥出来,不要让身体出现棱角,尽量保持圆的状态来进行训练。
一种是以身体的各个点为缓冲,放慢节奏,先以膝盖和手做第一个支撑和缓冲 收头,接下来以第二三脊椎为支撑点和缓冲,身体收成球,让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充分的接触地面,肌肉松弛平滑的进行练习。
二种方式是以肌肉快速收紧的节奏来完成,要求迅速的将头、手、肩后背、双腿收成圆,过程中身体不要有菱角,快速完成。
一般是先练习后翻比较容易上手,因为最开始的部分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前半部分动作,这样不会害怕,马上向下扎是具有一定恐惧心理的。
在翻前发力的过程中不要向下使劲扎,而是先降低中心,使身体最短时间收成圆,起身时腰要向前带。
第一、区域材料摆放要有形象的图表,分区域识别图标、地面常规图标、学具摆放图标。
第二、区域材料摆放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
第三、材料摆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第四、为幼儿创设温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区域环境,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获得相关的经验。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摆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