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生画是照着各种实物,如人物、静物、风景等进行描绘而成的绘画。它是儿童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是锻炼绘画表现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写生,因所描绘的物象一直呈现在眼前,可以培养儿童观察和感知的能力;又因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概括地画出形象,可以提高儿童的画画注意力;边看物象、边画、边提炼概括,能有效地使眼手脑的配合能力协调发展。
儿童写生的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而定,有的愿意用单线描后填色;有的愿意画素描(就是完全用一种颜色的笔去画,多以铅笔画为主);还有的喜欢平涂大块色造型;又有的完全是线描画。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有认真、严肃的作画态度,才能画出好画。
1.静物写生
儿童学画是从临摹开始的,对于写生一般是不习惯的。写生要求把有立体感和空间关系的具体实物画在平面的纸上,这对儿童来说是个发现和创造,所以写生的内容要从简单的开始。
先画静物写生,选择儿童熟悉又喜欢的东西,有利于激发其写生的热情。如画他们常玩的玩具,爱吃的水果、蔬菜,桌子上的花瓶、鱼缸,常用文具,家里的电视机、挂表、台灯等。可以画单独的一件物体,也可以把几件东西摆在一起画一组。下面我们摆一组静物让儿童写生,步骤如下:
(1)构图,用较淡的笔道把要画的静物适当地安排在画纸上,构成一个均衡、协调的画面。注意要画在图画纸的中央,不要画得太小或太大,不能画到图画纸的某一个角上。
(2)画出基本轮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大体感觉要象。
(3)画颜色,这里主要是画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其次是画光源影响的环境色调,画出物体的质感。通过静物写生,让儿童掌握初步的构图能力,简单的写生造型和面对实物画颜色的表现能力。
2.风景写生
当我们领着儿童到室外去写生时,面对蓝蓝的天,绿绿的树,红红的花,白白的云,儿童们会兴致勃勃,欣赏大自然绚丽的色彩。在风和日丽的景色下画画,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真像做游戏一样,这不仅能激发儿童写生的欲望,而且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都有很大益处。
写生时应指导儿童细心观察景物,注重凭感觉作画,启发儿童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抓重点地画,风景写生的难度就在于把复杂的景物精炼地表现在画面上。有的儿童不愿意先从整体布局之后再画局部,而是从局部开始一个个地画,还很有味道,那就不要限制他,让他尽兴去画,去表现特有的风格。
为了便于取景构图,可以为儿童设计一个方便而实用的取景框,使用取景框时应先确定主体景物在构图中的位置,其次选择相呼应、陪衬的景物。主体景物的位置不应太小、太偏,画地平线的位置应慎重,一般情况是视点高地平线则高,视点低地平线则低,但主要根据构图需要。风景写生的颜色应该有一个色调。大自然中无色不有,并且千变万化,如果把景物的固有色都摆在画面上,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季节的不同、时间的不同、风景特点的不同,都会使色调产生变化。如:画秋天晚霞映照树林,是橙红色调,偏暖色;春天幼儿园的清晨,还有点雾,是灰绿调子,偏冷色;夏天中午的海滩,是黄调子,偏暖色;冬天的雪地是浅紫灰白调子,偏冷色。儿童用颜色画风景进步一定会快,风景写生画也最能锻炼色彩基本功。
3. 人物速写
爱画画的儿童,常常情不自禁地画起身边熟悉的人来,画妈妈、爸爸看电视,画奶奶躺着休息,还画小朋友做游戏。看一眼,画一笔,再看一眼,又画几笔,一会儿就画完了,还举起来问:“妈妈,我画得像不像?”这就是人物速写。
辅导儿童画人物速写,首先要抓人物特征,也就是动势、比例特征和头像特征。这是训练儿童画人物造型能力的关键。反复观察各类形态的人物,男女老少的服饰、发型、性别、年龄、体态动作、面部表情及其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不但提高了儿童对人物的观察力,而且能增加很多的知识,开发儿童的智力。
儿童初画人物总是把头画得挺大,身体和四肢的比例很小。为了启发儿童把人物的动势、比例画得准确又要像,教师最好先示范画一下,让儿童认真看,边听教师的讲解边领会。一般画站立的成人头与身体的比例是:男人为1;8,女人为1:7;坐在椅子上的人为1:5,蹲在地上或盘腿坐的人为1:3.5;儿童比例是头部都大一些。
这些比例是供参考用,画人物速写主要凭感觉,不要被这些条条框框限制,大体上符合比例,视觉舒服就可以了。
很多人评论一幅人物速写画得像不像都是就头像而言的,这虽然不够全面,但是说明画头像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儿童画头像的能力。可以在画全身或半身人物速写时细心刻画。画头像速写应当告诉儿童先在脸型、发型、性别、年龄上抓住其特征,之后再画五官的比例和表情。不要忽视颈胸的关系,另外,手和脚也应当认真地表现。总之,画不同的形象要具体对待。
儿童画画多凭直觉感受,重“神”似,尽管画人物难度较大,他们也会完成,达到“求神取意”,从无“法”到有“法”的境界。
无论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还是人物速写,作画的时间都不要过长,因为儿童眼睛、大脑和身体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转移,时间长了会感到枯燥乏味。儿童自己认为画完了就算完成,然后换一个角度再画一张,让儿童始终保持新鲜感和作画的热情,这很重要。
幼儿园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这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由于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上课模式、交友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在学前没做好这些准备,孩子上小学后,会不适应小学生活,出现厌学、逃学、害怕上学等现象。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为了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阶段。可以帮助家长和幼儿少走弯路。
什么是整洁:
整洁是指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穿干净的衣服;经常清洁身体,包括脸、手、鼻腔、耳朵和脚等;饭前便后洗手;用干净的纸巾清洁眼泪、鼻涕。
环境卫生:保持房间、教室和城市整洁、卫生,包括物品摆放整齐,不乱丢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等。
为什么要实践整洁:
保持整洁不仅是能够使你自己感觉良好,它也会使周围的人喜欢接近你。比如:刷牙可以让你拥有健康的牙齿,减少生蛀牙的机会;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避免细菌滋生;穿干净的衣服可以使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室整洁、卫生能使你的心情更舒畅,也便于找到你所需要的玩具和工具,所以整洁对你来说很重要。
指导建议:
第一、应该创造一个能使孩子乐于整理,能够整理的环境。
第二、在创造了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故事、儿歌和乐曲等形式说明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让幼儿自己做事,自己体验。
第四、让孩子保持身体、服装及生活环境的保洁。
第五、成人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第六、制定小公约,适当为幼儿设立规矩。
教师语言:
教师在引导幼儿时,重点在于告诉幼儿如何做到整洁。如:“请小朋友将小手洗干净后再吃水果。”“请小朋友将玩过的玩具,送回它的家。”教师在引导幼儿时,多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不反复强调不正确的做法。
教师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保持头发、衣服、手等个人卫生。工作期间,不留长指甲,头发扎起,不化浓妆,为幼儿做好整洁的示范。在进行环境创设时,要规划合理,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确保幼儿生活、学习环境的整洁。
1.一般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在科学实验教室进行。
2.幼儿园没设立科学实验室的,就在班级中区域中分组教学进行。
3.可以在下午的特色课程时间实施科学小实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