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服从:
服从是保证我们安全和被保护的必要条件。服从是认真听从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嘱咐,做他们要求我们做的事情。在你服从的时候,需要遵守规则,即使你不喜欢这样做,或者这样做需要很强的自律,即使没有人监督你,也需要遵守规则,如果你做到了服从,也就做到了值得信任。
为什么要实践服从:
服从可以让你感到安全和快乐,如果不服从,你会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伤害到你和周围的人。如果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当你服从关心你和保护你的人的时候,就会给你带来自由和安全,如果你知道在哪里玩是安全的,就不必担心发生危险。如果你懂得服从,就会使每件事情都井井有条、进展顺利。
指导建议:
班级中幼儿服从意识的建立,会有利于班级常规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重点进行引导。在培养幼儿服从意识时,建议教师采用儿歌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如:排队时,可以用小儿歌“小脚踏踏,来排队。不推不挤,站得齐。”喝水时,可以用小儿歌“小水杯,端得稳,多喝水,身体棒。”
教师行为:
服从,就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父母、长辈、领导的话要尊重。教师在工作中,做事要有原则,不随意破坏规则,不对规章制度有抱怨、发牢骚的情绪。对班级中遵守规则的小朋友要及时表扬,对于破坏规则的小朋友要及时制止。
幼儿园各年龄班一般是一个月一个主题,但是主题探索时间的长短,由幼儿的兴趣决定,幼儿对某一主题兴致较高,可能一个月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延长。但有的主题,幼儿兴致不高,教师丰富一些知识点,孩子就没问题可问了,或者没兴趣探索了,估计2周幼儿就淡化了,从一个主题,专向另一个主题。一个是时间固定,一个月一个主题,不管幼儿喜欢不喜欢上,教师都是按照一个月的时间把主题课程上完。另一种就是教师跟着幼儿的兴趣走,幼儿随时发现新的问题,对其他主题感兴趣了,就随时转换主题。
给幼儿提供的主题课程可作为教师的参考,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抓幼儿的兴趣点。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具体形象特征和幼儿思维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象性相一致,这使音乐成为幼儿感受和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之一,而且音乐生动活泼且具有愉悦的功能,音乐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极易激发幼儿的内心共鸣和表达。另外音乐中的动感旋律再配上优美的肢体语言使幼儿得到最强烈的审美享受,可以让单一的语言活动变的丰富多彩。以往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很死板,语言本身的抽象性和幼儿有限的语言知识,常常不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减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互动,使整个活动教师讲的多,幼儿说的少、想的少、做的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语言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可以通过以下形式:
(一)节奏和节拍融合在语言初学活动中,将音乐融入语言教学中。
音乐节奏有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在学习古诗和儿歌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将语句编成一定的节奏和节拍与幼儿一起朗读。其间,幼儿在初次感受语句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再者,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的时候琅琅上口,学的快,教师也可以通过节奏的快慢、强弱来突出语句中的关键词、关键字。例如在儿歌“比尾巴”这个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儿歌的语句都配以这样的节奏来朗诵:
谁的/尾巴/长,
猴子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扁,
鸭子的/尾巴/扁……
加上这样的节奏后幼儿有的边读边拍手,有的边读边点头,立刻就被儿歌吸引了。
(二)熟悉的旋律融合在语言记忆活动中。
幼儿在倾听乐曲时,大脑常常处于放松、活跃的状态中,借助优美和熟悉的曲调激活幼儿的语言神经系统,幼儿体会歌词表达的意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歌词,也就是记住了儿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节奏为其配上幼儿喜欢并且熟悉的旋律,幼儿可以将儿歌的语句和音乐的乐句相结合,更流畅、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而且能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与字、词、句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儿歌“比尾巴”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儿歌编配这样的主旋律来“演唱”:
4/4
1=C
5 6 5 3 2-︳5 6 5 3 2-︳6 6 6 6 6 3 5︳
谁的 尾巴 长 猴子尾巴 长 谁的 尾巴扁又 扁
6 6 6 6 6 3 5 5‖
鸭子的尾巴 扁又 扁
这是音乐游戏“找小猫”的歌曲节奏和旋律,这个游戏幼儿很爱玩,不同的将儿歌“比尾巴”的语句来充当歌曲“找小猫”的歌词,让幼儿在熟悉的旋律带领下,像在唱一首“尾巴歌”,不一会儿就记住了儿歌内容。
(三)简单的动作融合在语言巩固活动中。
幼儿学会演唱歌曲,也牢记了歌词,教师再根据歌词内容结合旋律为其配上一些简单的、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这样不但能使幼儿更准确地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而且能使幼儿通过对歌词动作的演绎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在身体协同性、平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得到锻炼。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表演就是一次次复习巩固儿歌内容的过程,也是一次次感受语言和音乐的艺术感的过程。又如在儿歌“比尾巴”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儿歌编排肢体动作来表现:
谁的尾巴长——张开右手在右耳旁,头稍侧,身体前倾做问的姿态,左手在身后伸长,脸上出现奇怪的表情。
猴子的尾巴长——右手在脸前扮猴子的样子,左手在身体后面做尾巴,并且伸的长长的做尾巴,脸上出现高兴的表情。
谁的尾巴扁——张开右手在右耳旁,头稍侧,身体前倾做问的姿态,左手在身后大拇指和其它手指合拢,脸上出现奇怪的表情。
鸭子的尾巴长——右手在嘴前,大拇指和其它手指在嘴前一张一合扮鸭子的样子,左手在身后大拇指和其它手指合拢做尾巴,脸上出现高兴的表情……
这时幼儿们会更加高兴,认真地扮演着儿歌的各种角色,表演的兴趣会很浓。
(四)舞蹈创编融合在语言延伸活动中。
当幼儿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儿歌后,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更多动物的尾巴特点找出来续编儿歌,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他们心目中可爱的动物。于是,大象、金鱼、刺猬……许许多多的动物被幼儿发现,幼儿的动作时而轻柔,时而沉重,时而高飞,时而匍匐。他们的动作渐渐变成优美的舞蹈,也渐渐从对尾巴的模仿拓展到他们所想到的一切。甚至那些注意力涣散的幼儿也加入到积极创作的行列。有集体创作,有小组创作,有个人创作;有音乐,有语言,有情感,还有更多的知识体验。我们分不清是音乐活动还是语言活动了,教学目标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幼儿对这种音乐融合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方式适应快,发展快,提升快,在活动中即喜欢音乐又不忽视语言,幼儿在“音乐+语言”教学活动中艺术表现力增强,语言理解力增强,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1.测评中需要的工具或器械,教师尽量使用幼儿园现有器材。
2.测评工具无制定,就是用替代物进行。
3.特殊测评工具,根据需要,幼儿园可自行采购,另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