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就是帮别人完成他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帮助并不是去做别人想让你做的事情,而是主动去承担和完成的事情。帮助就是给予他人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实践帮助:
人们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完成工作。很多事情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目标,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就不会合作。人们经常需要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乐于助人,你们就会相互关心,彼此信任,建立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使工作完成得更加顺利。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教师用语言进行引导时,要注意区分两类幼儿:一类是被动帮助的,另一类是主动帮助的。对于主动帮助他人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肯定,如“你真是一个爱帮助他人的好孩子,老师都应当向你学习。”
B.教师行为:
需要教师以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经常主动地对幼儿说:“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幼儿自然也会学会这句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并以行动去帮助他人。
美厨体验不是只让品尝美食,更多的是在美厨体验中渗透食育,通过认识食物的来源、食物的制作、食物的品尝、了解美食文化。因此,每次的美厨体验活动,教师应先介绍本次美食的名称、使用的食材、食材的来源、种植方式、产地、外形特征、营养成分等,对食物存有敬畏之心,爱惜粮食。
一、认识平面图形
1.通过观察、触摸让幼儿在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图形名称。
2.通过图形和图形的比较认识图形。
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图形守恒
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三、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让幼儿认识图形之间关系
四、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认识的方法
1.图形分类。
2.寻找图形和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3.寻找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4.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运用玩具进行图形游戏、涂色活动、拼图活动、折叠活动、绘画手工活动)。
1.发现
1)封面
孩子阅读绘本时首先要从封面看起,让孩子通过封面的图画和文字来猜猜内容,这样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2)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衬底,它并不只是装饰图案。
3)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这个页面会写有书名以及作者的名字,从这一页可以告诉孩子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很多时候它与正文故事息息相关,有时也会提升主题。
4)正文
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不一样,他们总能发现正文内隐藏的神秘内容,也总能讲故事读出意想不到的意思,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感受,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故事,鼓励他们融入故事中去。
5)封底
读完正文的内容,合上书本并不意味着绘本就已经看完了,有时候封底会有故事的延续,并且与封面相呼应,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合上书本后认真看封底的内容,或许能让孩子继续发挥想象力。
2.思考
可以引导孩子再现情节,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以及对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的理解,从而逐渐引导他们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周边的生活环境。
3.表达
阅读绘本,能给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绘本不仅能让孩子学习语言,还能让孩子丰富自己的表达。比如让孩子重述看过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演故事或者是续编故事,又或者是让孩子改一改结局或者是情节,这些都能激发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幼儿拼音文本阅读:
1.对故事题目的解读。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内容的故事结构,根据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幼儿达成对读本内容结构的完整理解。
3.由阅读文字联想的情景画面(可以用简笔画示意)的解读。
4.情节:绘声绘色带有表演性的解读。
5.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收获。
5~6岁幼儿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策略等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5~6岁幼儿的阅读教学还需培养幼儿的概括、评价及前书写准备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概括单页内容、分段内容,甚至是整篇读本的大意,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工具类:
1)笔类:水彩笔、油画棒、蜡笔、彩铅、毛笔、排笔
2)胶类:双面胶、胶水、胶棒、透明胶(宽、窄)
3)其它:调色盘、压花器、订书器、剪刀(花边剪刀、手工剪刀)、刻刀、垫板、模子、刷子
材料类:
颜料:广告色不少于3瓶(红、黄、蓝)、墨汁、水彩等
纸张类:各种颜色彩纸、手工折纸、瓦楞纸、皱纹纸、硬卡纸、传统艺术作品
生活用品:彩色毛线(粗、细)、布块、棉花、
果壳类:西瓜子、开心果、葵花籽、核桃、花生壳
自然物:树叶(各种形状)、贝壳、木棍、树枝、树仔……
废物利用类:一次性纸盘和纸杯、吸管、鸡蛋皮、牛奶盒、各种废纸盒、冰棒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