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与无私接纳的抚慰方式
家人一旦离开,儿童的情绪多半很快就会由愤怒和不满转换为担心,或许还有一定的恐惧成分。此时,孩子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照顾他的保教人员身上。老师使儿童得到安全感,而这种方式必须是积极的和无私的接纳。教师心中任何的不耐烦和不情愿,都一定会在给予孩子的抚慰行为方式上反映出来。而此时儿童的身体最为敏感,完全能够鉴别出你是不是他想依赖的人。
2.尽可能由同一位保教人员安抚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请尽可能在至少2-3周内,由同一个保教人员照顾和安抚新入园的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3.及时回应
在最初的两周内,许多新入园的儿童会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内伤心啼哭。无论何时,只要是孩子明显表现出伤心和啼哭,教师都必须要给予立即安抚作为回应。哪怕是你没有时间把她抱起来,也一定要用身体接触的其他方式,如拥抱一下,摸一下头,拍拍背,语言安慰等,来作为回应。冷漠和忽略不仅仅延长儿童的焦虑期,更严重的是会使儿童丧失安全感。
4.避免过度安抚和特殊关照
儿童入园的前两周,每次安抚一旦达到目的,即孩子已停止哭泣,并允许你离开他时,你就应该通过某种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情和工作。不要一直抱着他,产生过分的依赖。
1.共情能力是指可以深入他人感受,理解他人的能力。
2.幼儿教师的共情能力应当是具有能够理解幼儿,包容幼儿的能力,当幼儿在情绪低落时,教师应当倾听幼儿的想法,试着去理解幼儿,教师在平日应多与不同的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性格家庭的大概情况,时刻关注幼儿情绪,并去开导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与幼儿产生共情的能力。
3.教学管理者自身也要有对老师的共情能力,理解老师,爱老师,感受老师的不容易,老师在得到理解与尊重后,自然也会去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
4.每名教师家庭成长环境不同,情感经历不同,教学管理者多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师的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家庭带来的不良情绪。不要让教师带着情绪工作。
可以在孩子一开始拿笔时,就对孩子进行执笔姿势的顺序训练,教会孩子怎样握笔;怎样坐正;怎样写、画,写与画时,执笔姿势有什么不一样等等。在顺序训练一段时间后,孩子基本上习惯于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了,还要时时提醒,经常观察、示范,直到孩子养成正确的执笔、书写习惯。每次书写,还要有一定时间的握笔练习。
步骤和方法: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
3.食指与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与手臂呈一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为2.5厘米左右。
6.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腕侧部位。
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的具体形象为主,而且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往往仅限于表面的形象,所以在创设小班主题墙时,首先要从外观上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一眼过去就对主题墙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孩子的欣赏以及探究的欲望!要想孩子参与性比较高。通常,幼儿园的小班主题墙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贴近孩子的身高距离,方便孩子参与的主题墙,另外一部分高度远远要高于孩子的身高,甚至超过孩子的视线范围,视线以上的主题墙。主要表现的是主题的背景框架,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宏观的认识,可以以欣赏为主,让孩子去感受体验!视线之下的主题墙,主要是对主题内容的展开,就是对孩子的思考进行探索,是比较微观细化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必须要从孩子的实际点出发,贴近孩子的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