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培养幼儿喜欢看图书,听故事。进入区域找安静的地方坐下。不乱走动。
2.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理解日常用语。进入语言区要轻声细语。
3.乐意与人交谈,不胆怯,讲话有礼貌。进入语言区要有礼貌与人交流。
4.看完图书放回原处。保证区域物品干净整洁。
为教师提供了一座教学沟通的桥梁,使得教育理论与实践能以“研究的实践者”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园本教研中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是统一的。研究的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改变了现状。
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观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确立。
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识培训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一番工夫的。要把新的观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内隐理论的改造和转化,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更新。
园本教研弘扬了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成为自身职业实践的真正主人。
园本教研形成“探究——反思——发展”这样一种日常机制,从而更新改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模式。
探究目标:
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3.能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4.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5.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6.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观察记录。
7.知道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
8.知道不同的纸吸水性是不一样。
9.能够说出电池有正负极,通过连接导线,使小灯泡亮起来。
10.能够说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杯子里的氧气被蜡烛燃烧完以后,蜡烛因缺氧熄灭。杯中空气减少,水面升高。
11.能够说出胶囊翻跟头的原因:是因为钢珠是圆的,他可以在胶囊内自由滚动。钢珠比胶囊重,当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改变了胶囊重心,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这样就连接不断的滚动。
12.能够说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面积越大,不倒翁站立的越稳。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13、在不品尝的情况下,能够说出哪个是清水,哪个是盐水。
13.能够说出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14.能够说出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15.能够说出苏打粉与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观察目标:
1.能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能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能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能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初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也有利也有弊。
6.能够说出磁铁同极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7.能够说出蜡烛长短、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瓶子里的空气支持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小瓶子里空气支持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8.能够说出杯子里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杯子里的空气冷却,体积收缩。
9.杯中装满水,杯中没有空气,杯中水对纸片的压力小于杯外的大气压,所以当用纸把杯子盖住倒过来后,纸片不会掉下来。
10.能够说出密度大的液体沉在底部,密度小的液体浮在上面。
11.能说出平面镜成的像和实物是等大的,对称的。
12.能够说出为什么木珠在光滑的平面上比在粗糙面上滚得快。
1.根据体育锻炼的环节选用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体育锻炼的环节一般有:体育课、课间活动、户外活动、冬季晨间锻炼等。这些环节在一日活动中的作用不同,时间长短不一,因此,选用的体育游戏也应所区别。
(1)为体育课选用的游戏:选择游戏时,必须考虑体育课内每部分的任务,因各部分对活动量和动作的要求不同,如准备部分的游戏,活动量不能过大;基本部分前半部是练习投掷动作,后半部就应选用活动量大的,带有跑跳动作的游戏。
(2)为训练基本动作选用的游戏:大部分体育游戏是以基本动作组成的,通过游戏形式教幼儿学习新的动作,增加学习情趣,如果利用游戏来巩固动作练习,效果更好。
(3)为课间活动和冬季晨间锻炼选用的游戏:幼儿园中、大班,一般上午有两节课,课间约有15分钟,为让幼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可让幼儿分散自选或自由结合进行民间游戏,如跳房子、踢毽子、跳绳、跳皮筋、夹包、骑竹车,或者选用无情节的小型游戏,如踩影子、石头剪子布、踩竹筒等。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开始的第一环,为使幼儿在气候比较寒冷的冬季能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的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并使幼儿身体逐渐暖和起来,以利于其他活动的开展。冬季晨间应开展体育活动,一般安排小型、民间游戏较为适宜,便于先后来园的幼儿自由选择参加。
(4)为户外活动选用的游戏:户外活动时间所选用的体育游戏应该与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相配合,注意应按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般在语言课、计算课、美工课后的户外活动时间,选用活动量大的游戏,让幼儿追跑、跳跃,音乐课后则应选用活动量小的游戏。
2.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本班儿童具体情况选用游戏:全国幼儿园《体育》教材中,为各年龄班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材,选用时,要注意到本班儿童的具体情况,如大班幼儿平时体育活动有基础,又都受过小、中班的系统训练,那么,选用的游戏内容可以复杂些,动作和规则难度可以大些。对于一些插班生多的班级,选用游戏就需有浅入深,逐步提高。
3.根据幼儿基本动作发展水平应注意由易到难地选用游戏:为发展幼儿某项基本动作而选编的游戏,内容很多,但难易程度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由易到难的选取游戏内容。
4.根据季节的特点选用游戏:冬季天气寒冷,可选活动量比较大的游戏,如追逐、跳跃等的游戏。夏季气温较高,需选活动量较小的、比较安静的游戏,如训练大班幼儿快跑,冬天可选游戏“磁和铁”、“捉带子”等,夏天可选游戏“切西瓜”、“人枪虎”、“贴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