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剪纸活动: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剪纸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还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手段之一。
教师指导:
1.感受民族氛围,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剪纸艺术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了解的很少。因此,教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在墙上挂着各种形状的剪纸。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观摩中学习。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在剪纸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观察,从简单的形状、线条开始,逐步转入复杂的花形。例如:剪窗花前,鼓励幼儿观察窗花的花形,发现与以往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想出自己将要剪的花形,然后进行创作。在剪的过程中,指导幼儿运用一些技巧,对折剪要剪出物体的轮廓,再进行中间的剪刻。多次折纸后,剪出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甚至菱形的窗花。
幼儿的经验是在不断实践中获取的,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经验。我们在中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3.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可以在自由、安全和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在同伴的互惠交往中,认识自己,学习知识,发现和创造。
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剪纸带给他们的愉快和成功。刚开始时,有些幼儿出现了败笔,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剪纸活动为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探索、创造,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成功。
4.利用家长资源学习。
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园进行“动物”主题活动,为了创设环境,我们邀请XX的爸爸,剪一些小动物,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活灵活现的小螃蟹,会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由此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家长也会协助教师帮助幼儿剪纸。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运用剪纸的作品可用来美化环境。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装饰。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环境,不但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熏陶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1.主题墙以幼儿作品为主。题墙作为幼儿开展活动的足迹呈现平台,作为班级的一部分,随时和幼儿在进行着“沟通”与“交流”。主题墙上呈现的材料应该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完成的,那就让孩子也参与到创设中来。
2.主题墙与主题密切相关,幼儿根据主题创意美术作品,要求是:材料相同,内容不同。内容相同,材料不同。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3.主题墙作品每周更新。幼儿作品要不断更新,不能一个月甚至半年都不更换,这样失去了主题墙的作用。因为幼儿随时根据主题都会制作手工作品。
4.主题墙主要作用是装饰性,不是学习目的,不要将学习资料上墙。有些教师将主题资料放在主题墙上,以为这样就是开展主题活动了,这样是错误的做法,幼儿不可能抬着头去看主题墙上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这些跟主题有关的资料:图片、文字、照片等,教师应该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做成小书,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翻阅。
区域设置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
第一、区域设置要科学有序。
第二、区域命名要儿童化。
第三、从幼儿的角度设置活动区域。
第四、区域规则适宜用环境暗示法。
第五、以幼儿为中心,构建开放区域。
1.科学小实验强调的就是幼儿操作性,所以,最好是每名幼儿人手一份实验材料。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幼儿采购科学实验包+科学实验练习单。
3.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也是一组5~6人,一起做一个小实验。
4.不要只是老师操作实验,幼儿只是看,只有动手操作了,幼儿才便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