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1.以了解为前提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是了解幼儿。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视频情景展示;中班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并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句的起始;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

第一次欣赏时,以对过程的关注要旨。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行为。

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出东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乐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

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动作,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达到了升华。

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如果说“听”能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

2.情境的创设为主线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欣赏的水平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华。一般来说,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语言来创设情境。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如古诗新唱欣赏《春晓》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了塑料袋、报纸、小响瓶、钥匙串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利用这些物品模仿风声、雨声、水声、鸟叫声等,有效地利用各种物品和声音源创设教学情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诗的意境,增强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肢体感受情境。单纯的播放音乐感受曲式,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的,是很难理解的。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肢体动作让幼儿感受曲式变化。如,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音乐的曲式是ABA,为了让幼儿清晰的感受曲式变化,教师可先为幼儿讲述故事设定情境,A段小猫优雅的跳着圆舞曲;B段小猫看到一只小老鼠,快速的追上去;回到A段的时候,小猫再次优雅的跳着圆舞曲,听到小狗的叫声,迅速逃走。通过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情境后,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小猫跳圆舞曲的动作,追老鼠的动作,逃跑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肢体动作表演感受音乐曲式变化。通过这种形式,将抽象的音乐曲式用肢体动作情境表现出来,让幼儿记忆深刻。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1.集体教学活动以主课程知识掌握讲解讨论等为主,下午2:00~3:30这个时间段为宜。

2.集体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准备材料,教具等。

3.集体教学要求教师表情丰富,微笑,语气有变化,以免幼儿坐不住及注意力不集中。

4.集体教学活动坐在地毯上或者小椅子上进行。

5.集体教学要有常规,如:幼儿坐姿要端正幼儿之间适度距离小朋友起身走动要从其他小朋友身后绕行不打断别人说话。

6.集体教学中幼儿讨论及表达时,引导幼儿轻声说话,不要大声说话。

7.导入活动:说儿歌唱歌或讲故事,提示幼儿不可喊说喊唱,让幼儿学会轻声说唱。

8.集体教学需要演示教具或观看视频时,物品及视频不可过小,以免幼儿看不到或看不清楚。

9.集体教学尽量不要被幼儿的其他情况打断,因此,任何一位教师进行集体活动时,其他二位教师要进行辅助教学。

10.辅助教学的教师不要为旁观者坐一边,而应参与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及协作的作用。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认识平面”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一、认识平面图形 1、通过观察、触摸、让幼儿在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说出图形名称。 2、通过图形和图形的比较认识图形。 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图形守恒 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三、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让幼儿认识图形之间关系 四、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认识的方法 1、图形分类。 2、寻找图形和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3、寻找与图形相似的物体。 4、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运用玩具进行图形游戏、涂色活动、拼图活动、折叠活动、绘画手工活动)。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小衔接幼儿学习拼音的重要性是什么?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历年大纲对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曾经有过直呼的要求,默写的要求,帮助阅读的要求。这些年来,有越来越降低目标的趋势指出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数学感官区培养目标是什么?

感官八件套由多种颜色的几何图形组成,让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组合的分类、比较、排序等。能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1.圆形组合:认识圆形形状,并对这些色彩和数量及形状认知,逐步的将圆形划分成2-4等分,观察这些形状之间的变化,提高宝宝观察能力。

2.圆圈分类:认识圆形的形状,并对这些色彩和数量以及形状认知,通过玩具的套塔功能锻炼幼儿的抓手能力,注意观察木珠的厚度变化,并将它们完好的套上去。

3.几何珠排序:可作为颜色分类,了解几何体,区别高低及平面与立体。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A座1233,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A座1233,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