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进餐:照顾体弱儿童:先洗手、再吃饭、适时喂饭。重点护理肥胖儿进餐,提醒幼儿细嚼慢咽。少量多次添饭,一口饭一口菜。幼儿不吃盖浇饭,无催饭现象。
2.观察幼儿进餐情绪是否愉快。
3.儿童进餐时不扫地、不拖地、不铺床。
4.儿童餐后常规:幼儿咽完最后一口才能离开座位,检查幼儿饭后擦嘴是否正确,擦得干净。
5.餐具放到固定的地方并码放整齐。餐后漱口、刷牙、洗手、冬季抹手油。
6.3岁以下的幼儿饭后喝温水,清洁口腔。
7.清楚班级特殊需求儿童(如食品过敏)。
家长联系栏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每个班级与家长之间的重要桥梁,而且内容包括家园合作的方方面面,有向家长介绍幼儿每周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内容;有卫生保健常识方面的知识;有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资讯;有幼儿的各种作品展示方面的内容;还有家长专门对幼儿园和班级提出建议或意见的专栏等等。家长园地的内容形式多样,使之真正促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但是,我们为了便于教师更有规范的布置家园联系栏,也是为家长更清楚地了解本班教育教学及生活情况,因此,特安排如下内容供教师参考:
1.内容一:本月教学计划
2.内容二:周教学计划
3.内容三:幼儿园一日流程表
4.内容四:本周食谱。
5.小信息是为本班家长的需求而发布的一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信息,须是家长迫切解决的问题和急需的教育方法,教师可通过推荐一些好的文章、相关教育理论方法等张贴出来,促进家园共育。每2周更换一次,需注明x月第x期。
6.更换频率:月计划,每月更换一次,周计划每周更换一次,食谱每周更换一次.幼儿园一日流程一学期更换一次。家园小信息两周更换一次。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它是以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表演活动。幼儿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对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情绪情感体验的面部表情及身段表情掌握较好,但对故事表演中最关键的声音表情却很难掌握。究其原因,一是声音表情不像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对幼儿来说不够具体形象,较难理解。二是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三是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与掌握有较大困难。那么,如何提高幼儿故事表演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幼儿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能力呢?
方法如下:
1.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故事表演也是一样,无论是语言教学活动时,还是餐前、睡前给孩子讲故事,教师都要坚持有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述。用自己的声音给孩子们塑造纯洁美丽的白雪公主、骄傲自满的小公鸡、淳朴善良的长发妹、威武雄壮的狮子大王等生动的形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爱听老师讲故事,会在老师的带动和感染下,爱上自己讲故事,表演故事。他们耳濡目染,知道故事应该用心去讲述,用声音去表演。他们希望自己能讲得像老师一样动听,表演得像老师一样精彩。有了这样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学习声音表情的各种运用,自然不会觉得枯燥、难懂了。
2.学习基本的声音表演技巧:声音也是有表情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表达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及音色的区别代表的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希望幼儿学习声音的表演技巧,首先要让他们理解,可采取了以下的步骤:
(1)知道声音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声音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初步了解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如说同一句话:“下雨了”用较高的音高、较快的语速及向上的语调说出来,能表达一种快乐、欣喜的情绪;用较低的音高、较慢的语速及向下的语调说出来,表达的是一种沮丧、失望的情绪。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逐步引导幼儿对声音表情及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训练声音表情表演技巧。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训练、指导,给孩子设置一些情景,让他们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表述一句话。比如:大灰狼看见了小白兔,大灰狼说:“我要吃掉你!”小白兔说:“救命啊!救命啊!”等等。接着让孩子分辨、学习运用不同的音色,请他们自己比较分析情景中的人物形象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来表现。比如:大灰狼和小白兔,大灰狼应该用粗重的声音还是尖细的声音?小白兔该用什么声音表现,引导幼儿自己分析、判断,培养他们使用不同音色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行训练。故事表演离不开文学作品,要想表演好故事,必须引导幼儿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角色的形象特征、角色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等。比如表演故事《咕咚》,引导幼儿用尖、细、快的声音和心慌的语调表现小白兔。教师就可以问小朋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小白兔?用粗、慢的声音行不行?小白兔心里在想什么?“等问题。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狐狸和猴子,则引导他们思考:狐狸的性格怎么样?谁更焦急?通过分析、比较,幼儿表演时用较慢、带波折的声音表现狐狸,用较直、较快的声音表现猴子。要求幼儿表现大狮子,则提问: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故事里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狮子?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它?引导幼儿用较粗、较慢、有力的声音表现出大狮子威武的形象。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历年大纲对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曾经有过直呼的要求,默写的要求,帮助阅读的要求。这些年来,有越来越降低目标的趋势:指出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