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科学角材料摆放要求是什么?

科学角是一个方桌和一个三层玩具柜组成。

三层柜每层有三种玩具,三层总共是九种玩具。

科学柜第一层:地球仪、三菱镜(哈哈镜)、小猴天平。

第二层:听觉筒、磁铁、标本。

第三层:放大镜、感知光的镜子、万花筒。

原则:占空间的、高的玩具放上面一层,矮的平面的放下面一层。

科学角培养目标

地球仪:让幼儿了解我们生存的星球叫地球,是圆形的进而让幼儿感知空间概念。

磁铁:指导磁铁的磁力现象,简单了解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万花筒:了解万花筒属于光学玩具,原理来源于光的反射,进而了解镜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而成像的。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时间的认识”的概念是什么?
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连续量,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幼儿认识时间是时间知觉问题,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数序性在意识中的反映。教幼儿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存在,可以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帮助幼儿树立时间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对时间顺序性、周期性的理解,可加深幼儿对次序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认识、提高思维的水平、教幼儿认识时间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时间的特点是: 1、 时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性。 2、时间具有周期性。 3、时间没有直观形象。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对幼儿进行宽容教育?

什么是宽容

宽容就是能够接受不符合你期望的东西。如果你想做到宽容,而有人惹怒了你,你就应该让它过去,不要对此太过关注。

为什么要实践宽容

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情感。对你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非常有帮助。如果做不到宽容,你会变得苛刻、抱怨。

指导建议

第一成人要为幼儿树立榜样,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要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

第二教幼儿学会心里换位,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或纠纷时,要正确评价自己。

第三教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即使别人有错,也应该宽待原谅他人。

第四创造机会让幼儿多接触同龄人。

教师语言:

当小朋友犯错误时,老师首先要做到宽容,如:“没关系,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老师心目中你还是一个好孩子。”切记不可在幼儿犯错时,用侮辱、讽刺、挖苦的语言伤害幼儿,这对于培养他的宽容心是非常不利的。

教师行为:

同语言一样,要让幼儿拥有一颗宽容心,作为教师面对幼儿犯错误时要平和、有耐心,不斜眼看他人,或用任何肢体动作表现出对幼儿的不满及厌恶。当然对于你的同事及家人也要做到这一点。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音乐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

在以往的很长时间内,幼儿音乐与美术教育是两门独立的艺术课程,体现在许多幼儿园安排课程时音乐、美术互不联系,于是产生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兴奋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音乐、美术同划为“艺术”领域,使之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基本思想和原则两者都能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两者都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两者都是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同为发挥幼儿创造力的最佳载体。既然音乐与美术有如此多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活动形式。  

音美融合的课程模式是以音乐活动(或美术活动)为主线,将绘画、手工、舞蹈、戏曲、音乐、歌曲、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创造一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鲜活的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在艺术能力上得到升华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点入手

艺术活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如果将音乐和美术一起,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美术为主线的活动中相应地引用音乐,会给整个过程渲染一种与绘画主题相应的情感,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创设相应的意境,激发幼儿情感。

如欣赏名画《梦》、《哭泣的女人》,我们一同配以音乐《江河水》、《小夜曲》共同欣赏。悲苦的音乐《江河水》配以作品《哭泣的女人》,恬美的音乐《小夜曲》配以作品《梦》。在这基础上,可以结合音乐与幼儿一起来分析两幅画中线条的表现手法,作品《梦》所采用的是弧线、曲线则与柔和、舒缓的音乐相对应;作品《哭泣的女人》采用的是折线、直线、三角线则与悲苦、凄凉的音乐相对应。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开阔眼界。音乐与美术作品同能给人以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把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通感。

如意愿画《音乐》,可准备许多的颜料,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感觉的音乐,如,喜庆的《欢庆锣鼓》、《金蛇狂舞》,悲凉的《二泉映月》、细腻流畅的《茉莉花》,雄壮有力的《西班牙斗牛曲》……随后让幼儿说说每段音乐的不同感受,并提问如果让你把这段音乐用颜色来表示,你选什么颜色?为什么?最后幼儿在音乐声中凭着自己对乐曲的不同感受选择了相应的颜料。活动中,幼儿用红、橙来表现喜庆;用灰、黑、蓝来表现悲苦;用粉色表现柔美;用纯色表现明快……音乐让幼儿感受到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明暗、色彩的对比。在活动中音乐与色彩的感觉是相通的,它们给人们的感觉在幼儿的画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激发音乐与绘画的想象。

在现代绘画作品如: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蒙可、达利等大师的作品中都有着像孩童天真稚趣的心,他们用自由自在的手法去表现自己的绘画构思他们的画风很浪漫让幼儿的思维在那诗一般的画面中自由地驰骋,也可以鼓励幼儿在模仿、游戏当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活跃他们的思路。
想象是幼儿创造性自我表现的基础,没有一件事物能够像音乐一样,带给我们如此广阔的想象空间,因为同一音乐,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奇特的想象。幼儿在音乐中大胆想象,他们可以超越常理和常规,也能超越时空,跨越古今,能让河水倒流、时间倒转,使各种常理常规重新变换。
《野蜂飞舞》是一首情绪欢快、节奏简练的音乐作品。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首曲子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地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让幼儿欣赏这首有趣的曲子,并把自己对曲子的感受画下来,是启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又一良机。在欣赏音乐之前,教师给幼儿每人发纸和笔,让他们边听边画,把自己真实的感受画下来。乐曲一开始就是节奏鲜明、旋律时高时低、快如流水的音乐,幼儿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吸引住。有的幼儿拿着笔点着头,随音乐摆动着;有的幼儿却一动不动地思考着什么,教师不会干涉。音乐开始许久,幼儿才渐渐下笔,教师不必给幼儿太多的指导。只需要引导幼儿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画下来就可以了,看谁画得最特别、最有趣。当欣赏完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有的在两个小孩头顶上画了几个很大很大的雷电,表示要下雨了;有的画的是很多很多的波浪线表示岩浆;有的画的是下了一场很恐怖的台风雨;有的画的是海啸,就要淹到房子了……他们每个人想出来的情景都不一样,但却跟曲子所表现出来的快、急、变化有着相同的感受。音乐欣赏活动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音美相融的课程模式,会让我们想到黑格尔在《美学》中一段言简意赅的话:“音乐和绘画都有密切的亲族关系,部分地由于在这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的比重,现在的艺术教学,在材料处理方面,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美术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制约,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它们之间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把艺术探索的步伐渗透到事物本质的深处去,合理的将音乐和美术想结合,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是什么?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是“科学推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处理过程或是一种思考方法”。

由于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即使是在幼儿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有关数与形的问题。且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在利用操作材料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时要注意

1.尊重幼儿转变观念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允许幼儿自主选择自我调节。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却“穿新鞋,走老路。”比如:虽然提供了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活动,却主观地将幼儿划为不同的水平,指定某某在哪组,某某操作哪个水平的材料,或者名为指导实为干涉幼儿的自主活动,并规定了要如何如何操作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幼儿手中,幼儿是在主动作用于材料中进行学习的,他们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不管做得对还是不对,都是他们主动操作的结果,在不断的尝试中,他们经历着从不会到会从不对到对的一种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而正是这个主动操作的过程才真正促进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又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例如:在中班数学活动“交替排序”中,只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交替排序,应该怎样使用操作材料,至于按什么规律排序,要留给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不应该把排序规律直接告诉给幼儿。

2.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集体操作形式小组操作形式和个别操作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以小组操作形式为主。因为小组操作形式可以使教育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更灵活多样。同时也为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提供了直接交往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幼儿整体性的发展。在一个单位时间里(30分钟左右),一般小组操作活动可提供5~7个不同内容的操作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应适应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因此,活动内容应具有多样化层次化。也就是说同一内容而活动要求层次不同,有同一性质而具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活动。这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在“认识梯形”时,可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活动,有的是按标记进行图形归类,有的用不同材料拼割梯形,有的是用梯形组成各种实物图形。让幼儿从不同的操作材料中获得有关“梯形”这个概念的多种经验,其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

3.注意活动的灵活性

操作活动是在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令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如某个课题拟做的教学进度是两个单位活动时间里就可完成的,而在实际活动中,幼儿只用了一个单位时间就掌握了,或者花了两个单位时间,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掌握。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计划,让计划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高一层次的活动,或是降低活动的某些要求,以保证幼儿接受知识的系统性和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例如,在中班数学活动“学习分类”中,原拟定在两个单位活动时间内学会二级分类的,而在实际过程中,幼儿很快掌握了,那么,在第二单位活动时间里,我们则可提供三级分类的操作材料,向幼儿提出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4.重视个体的差异性

教育应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同差异。例如学习形式上的差异学习速度上的差异,以及解决问题时的认知策略上的差异。面对有着各种不同差异的幼儿群体,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尽可能制作不同层次的多样的学具,使各种程度的幼儿都能“跳一跳够得着”,避免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例如:在小班数学游戏“娃娃商店”中,目标是让幼儿理解4以内的数,并按数取物,但投放材料时却不能仅限于4以内数的操作材料,同时应该提供一些小于4或大于4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进行活动。让“吃不了”的幼儿可以从低一些的起点开始,而“吃不饱”的幼儿则可以完成认识"4"以后,再适当向前发展。教师的指导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消极地追随儿童的发展,而是要积极促使幼儿从各自不同的程度发展。同时应多顾及能力差的幼儿,对他们多关注一些多辅导一些。

5.操作活动适时指导

操作活动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帮助,那怎样指导才是恰当的呢?首先,教师应该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明白自己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次,应该在以下情况进行指导:

1)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用法要求与做法不明确不明白时;

2)幼儿的操作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与操作的要求脱节时;

3)幼儿独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

4)教师的指导要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片面追求学习的结果,要尊重幼儿的探索,甚至尊重幼儿的“失误”。凡是幼儿可以自己探索的,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幼儿,应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错误修正错误。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幼儿的不断探索为其在学习活动中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机会,并由此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职业资格

家庭教育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