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实施一日流程中适量减少区域活动时间,增加幼小衔接课程时间。每周2次区域活动时间,三次幼小衔接时间,尤其到了大班下学期,可减少到一周一次区域活动时间,一周四次幼小衔接课程时间。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晨间接待7:00~7:30
晨间拉琴练习 7:30~8:00
早餐时间8:00~8:30
区域活动时间8:30~9:15(一、三、五,为幼小衔接课程时间)
座圈时间9:15~9:30
加餐时间9:30~9:45
微课程时间9:45~10:00
户外活动时间10:00~11:00
微课程时间11:00~11:30
午餐时间11:30~12:00
餐后散步时间12:00~12:15
午休时间12:15~13:30
起床加餐时间13:30~14:00
主课程时间14:00~15:00(特色课程、幼小衔接课程时间)
户外活动时间15:00~16:00
微课程时间16:00~16:30
晚餐时间16:30~17:00
离园时间17:00~18:00(课外课时间)
1.区域活动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播放固定音乐,告知幼儿只要这个音乐响起,说明就要收玩具(操作材料)了。
2.要求幼儿玩具一定要放回原处,再取玩具(操作材料)时,就要知道从哪里拿的放回到哪里去。
3.收放玩具时要收放整齐,不能随便摆放,便于后面操作的幼儿使用。
4.摆放玩具时最好有标识,便于幼儿放回时不放乱,例如:相对应的照片,卡片,标记等(在玩具框上贴一张,在放置玩具的玩具柜相应位置上再贴一张。)
5.对于不按要求收放玩具的幼儿,教师可让其他收放好的幼儿示范指导幼儿收放方法。
6.对于幼儿已经拼搭好或者插好的玩具,幼儿舍不得拆收的,可找固定地方展示幼儿作品。
7.幼儿未完成的作品或者手工,单独存放在一个小筐中,便于下次活动时继续完成。
小班益智区有2个三层玩具柜,1张桌子和6把椅子组成。
两个柜子的第一层:都放高的材料,比较占空间的玩具。
中间层:磁铁类的,磁铁画板、磁铁迷宫,串珠。放拼图类的(另一个柜子中间层)
最下层:插片和积塑类。有六个绿色的盒子,每个盒子里放入插塑类,插片类。积木比较大放在另外3个绿色盒子里,放于最下层。
由于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因此,幼儿园的教室里不能像小学教室那样只有桌子、椅子、课本,而应是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环境,在学中玩,在幼儿快乐的前提下,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室的区域,就是为幼儿提供玩的场所,区分不同兴趣玩的内容。所以,幼儿园注重活动区域的摆放与游戏材料的填充。适宜幼儿在自选活动中,以兴趣为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