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的特点:上下肢摆动比较协调,并有了初步的节奏感。
2.跑的特点:4岁左右的幼儿在跑步时,上下肢已经能较好地协调配合,蹬地动作也较明显,幼儿已基本上掌握了跑步的正确姿势,跑时蹬地较有力,且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感,步幅也较大,动作的协调性较好,控制跑的速度和方向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展。
3.跳的特点:4岁以后,孩子的上下肢逐渐配合协调,落地会缓冲,而且还学会向上跳、单脚跳等各种技能,有的孩子还掌握了跳皮筋、跳绳、跳远等协调性要求较高的动作。
4.投掷的特点:幼儿4、5岁以后,投掷能力便有了较好的发展,能逐渐学会投掷时挥臂、摔腕动作,动作较有力、较协调,投掷的距离也较远,投掷的方向掌握较好。通常男孩比女孩掷远能力要强一些。
5.钻的特点:4——5岁的幼儿正面钻的动作掌握的较好,并且基本上学会了侧面钻的动作,但在两腿屈与伸的交替动作方面,有时还不灵活。
1.工具车
上层(笔类):彩色水笔、铅笔、油画棒、蜡笔、彩铅盒放在最上面一层。
老师用的文具转笔刀、订书器也放在最上面一层。
中层(胶水类):胶带、剪刀、广告色、毛笔
下层(工具类):垫板、刷子、滚刷、压花器
上层不用托盘,但中层和下层需要用托盘,把以上的材料放入盘子里。
2.材料柜
上层(纸张类):各种颜色彩纸、手工折纸、瓦楞纸、皱纹纸、硬卡纸、宣纸等
中层(废旧物品或者半成品、毛球之类):老师剪好的,或者孩子揉成的纸团。
下层(绿盒子):带孩子搜集来的(面具、瓶盖、纸壳子、秋天树叶)小的废旧材料(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带到孩子手上沾染细菌)
教学要求:
1.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
2.教幼儿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
教学方法:
1.在观察、触摸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
3.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
4.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中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
1.水的实验
实验一 不见泡泡的肥皂水
2.声音 的实验
实验二 声音的传播(一)
实验三 声音的传播(二)
3.光的实验
实验四 光的折射
实验五 光的反射
4.电的实验
实验六 摩擦起电(一)
实验七 摩擦起电(二)
5.磁的实验
实验八 磁铁的力量
实验九 磁力的穿透性
6.空气的实验
实验十 闻到的气味
实验十一 尝到的味道
实验十二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十三 空气的压力
7.化学实验
实验十四 碳酸的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