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了。对于一般的常用字,智力水平与知识水平一般(中等)的幼儿,一天可以学习2—4个,再经过3—4次的复习就可以掌握了。不少幼儿还能做到对一些字只认一次就长时间不忘。到了6岁左右,幼儿的认字、写字能力又有了明显的提高,此时在训练幼儿听说能力的同时,再教他们掌握一些常见字的读和写的能力是必要的。
有许多家长很喜欢教幼儿识字、写字。但是由于多数家长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只是让幼儿掌握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其结果反而对幼儿入学后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难怪不少小学教师极力劝阻家长说: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宁可不要教幼儿认字、写字。
但是,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认字和写字交叉全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因为幼儿园中不教幼儿认字和写字,一旦上小学后,学生要学习6门功课,负担明显加重,不少幼儿难以适应,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如“家长陪读现象”、“星期天变成星期七现象”、“每天要学到晚上10点钟左右”、“许多课余活动不能进行”等等。
实验表明,在入学前进行适当的认字和写字训练,入学后很有好处。
(1)幼儿有了初步的看书识字的能力和习惯,入学后,能很快适应学校的教学方式,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和因知识水平差而跟不上的现象。
(2)幼儿通过识字、看书,感受到了识字带来的了解事物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建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幼儿有了一定的看书、写字的能力,就能够尽早地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用语言来进行文化和情感交流。这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是有很大好处的。识字早的幼儿要比识字晚的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多得多。
(4)进入小学后,对其他功课的学习,如自然常识等课,都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入学前没有进行过认字、写字教育的幼儿,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不能自己看懂数学中的应用题,需要教师讲解几遍;课后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需要家长的指点。而学前进行过良好的看书识字训练的幼儿,就能比较轻松地自己做应用题。
这里要指出的是,许多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不懂得写字的笔划笔顺,这样就会教给幼儿不正确的笔顺,有的成人甚至教幼儿写连笔字,这就为上学后学习正规笔划笔顺的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懂得笔划笔顺的成人,最好只教幼儿看书、识字,不教或少教幼儿写字。
音乐课以音乐为主,歌词是语言活动的主要手段。音乐活动的歌词就不是很重要的,毕竟有些歌词幼儿也理解不了,所以总唱错或记不住,教师不要要求幼儿去记歌词,就是跟着唱就行,唱歌不跑调,节奏感有了,就是算学会一首歌了。等孩子慢慢长大,就理解歌词的意思了。
如果教师认为歌词很重要的时候,就把歌词先教会,用说儿歌的方法多说几遍歌词,当幼儿对歌词背的像儿歌一样熟悉的时候,自然配上音乐就可以直接唱出来了。
第一阶段(2岁半—3岁半):学数前的准备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在不用数的情况下,发展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和学会对应比较。
第二阶段(3岁半—4岁半):学会计数和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阶段。
口头说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
第三阶段(4岁半—5岁半):计数能力的巩固与初步数概念形成阶段。
1.较好地掌握计数活动。
2.认数范围扩大到10。
3.初步理解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4.初步理解数的守恒。
5.认识序数。
6.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其中0不是自然数,0是空集合的标志。
第四阶段(5岁半—6岁半):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及数群概念初步发展阶段。
1.理解三数相邻关系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能按群计数。
3.初步掌握数的组成:集合与子集存在等量、互补、互换关系,是概念水平数的运算。
第一、区域划分,要考虑到整个活动室的布局,科学合理规范划分。
第二、充分利用材料使各个区域活动相对独立而又开放。
第三、体现动静交替,各区域间互不干扰的原则。
第四、区域划分要体现各区域特点。
第五、区域划分,要从幼儿可方便参与,安全操作的原则考虑。
1.幼儿音乐教育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教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2.幼儿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来实现其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就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真切感受。专家说,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必须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音乐艺术具有娱乐性特点,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高兴,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活泼愉快的、具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把“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手段,从而使幼儿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身心健康发展,精神得到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是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愉阅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音乐教育的教育影响通常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般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风化雨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感染、熏陶的教育作用。所以,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连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往往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持久,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