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托班孩子应培养和发展哪些照顾自己的能力?

1. 幼儿知道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水杯。

2. 幼儿能双手握杯子喝水。

3. 幼儿大小便时主动告诉成人。

4. 幼儿自己穿脱式样简单的衣服。

5. 幼儿能使用小勺就餐。

6. 幼儿能独立如厕。

7. 幼儿能学会穿袜子和不系带的鞋子。

8. 幼儿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美厨教室需要放食油、盐等一些的用品吗?

1.美厨教室不可以存放任何食材,包括食用油、盐等物品。

2.所有食材可提前一天放入美厨教室的冰箱中保存。

3.每周五清理,将多余食材退回厨房大厨保存。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

就是感激你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心存感恩之心。感就是对所出现的特别的事情心怀谢意,也是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就是敞开心怀乐于接受每一个恩惠。感谢也是当事情进展得不顺利,或者失望时,一种崭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为什么要实践感谢

没有感谢的心,人们就会只关注事物消极的一面,只会发牢骚和抱怨,他们会错过生命的美丽,失去力量,尤其在艰难时刻,感谢有助于施予,会使你更乐观,收获颇丰。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感谢的语言莫过于“谢谢!”。但是生活中的感谢有时是一种心态。当春天我们到户外郊游时,“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这么美丽的草地,小朋友要爱护每一棵小草哦”。有人关心帮助我们时,“谢谢你帮老师发餐具,小朋友一定都说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B.教师行为:

身教胜于言教,在这个美德的习得上有着明显的效果。感谢是内心的一种美丽,对我们周围的同事心存感激。当别人给予我们帮助时请说“谢谢!”。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建立幼儿的同情心?

1.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环境就是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体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气氛,都属于环境的范畴。为幼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珍贵的友情和同情。

2.善于发现、保护幼儿的同情心。同情心强的幼儿能够觉察别人的困难、需要,能产生同情的情感与帮助的行为,这正是孩子同情心的萌芽,应加以保护,假如不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别人的痛苦,同情心从何而来呢?

3.利用教育内容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有目的的让幼儿欣赏一些具有情感性的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体会故事的含义,从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4.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同情心的发展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由于孩子年龄小,模仿性强,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家长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通过美德课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上美德课程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合实际来思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以下几点:

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

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教师和家长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家长和老师,对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家长和幼儿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不要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职业资格

家庭教育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