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字游戏。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
幼小衔接成语接龙课程精选两首无重字的经典古诗作为龙头字。巧妙地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首诗20个字作为龙头,构成2组共40条“成语龙”,200多个成语。由于成语四字一句,首尾相接,恰巧形成提示与联想,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大大提高了记忆效率。
成语接龙的原则:
1.用四个字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与下一句成语的第一个相同的字【音同就可以】首尾相接不断延伸,形成长龙。
2.在成语接龙中,第一句成语称为龙头句,该成语的第一个字则称为龙头字。同时把首尾相接的这个字,称为关节字。
成语接龙的实施:
1.教师在成语接龙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不必拘泥于课程中的安排,鼓励孩子一字或同音字多接龙,激发幼儿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配合成语故事的视听资源,多感官调动,培养学习兴趣。
3.适当讲解成语的含义及应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成语。
1.准备好温度适宜的温水。幼儿起床后先喝温水。
2.准备好点心、水果。
3.指导幼儿正确洗手,及时检查幼儿有无湿袖子情况。
4.幼儿随起床穿衣服,谁先穿完衣服,谁先如厕,自然入厕洗手,随时吃加餐,无等候现象。
教学要求:
1.让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口述应用题。
2.让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法:理解加减含义、认识加减号、认识加减算式、会运算。
教学安排:
1.先用小数量(4以内)学习解答、自编(描述、模仿)口述应用题。
2.再运用口述应用题(包括解和自编)向幼儿讲明加减含义、符号及运算。
3.从2开始逐个数地进行数的组成结合加减的学习。
教学方法:
1.学习描述和模仿自编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2.借助直观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教幼儿认识加减符号及算式。
4.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学习某数的组成、数的组成向加减过渡。
5.多种形式的教学:游戏、感知练习、书面练习、口头练习、编题练习
1.按物体名称、颜色、大小分类
2.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3.相同物配对
4.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
5.感知多少、大小
6.按物取数
7.感知方位
8.感知白天、晚上
1.学会跑起来,我们不妨教会孩子遇到困难时候先奔跑,打消围观的好奇心,迅速逃离危险区域,越远越好,还要扔掉身上的书包、水壶等物品,如果有钱,也可以把钱扔在地上。建议父母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2.要会躲避,如果孩子不能迅速逃离现场,那么就选择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商店、宾馆、饭店、民居等等,完全可以在危难之时找到身边的大人保护自己,因为没有人会眼睁睁看着无辜的孩子受伤而坐视不管。所以孩子的基本社交动力也是生活中需要培养的。
3.要冷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如果在室内遇到危险,千万不要哭,可以把门迅速反锁,然后找一个别人看不到的狭小的地方躲起来,让自己安静下来,因为你紧张,其实坏人比你还紧张,要保持警惕,注意周边的环境。
4.等待救援,如果你正在逃跑,那么就要迅速跑向警察寻求保护,如果正在躲藏,那么别慌乱,一定要听到警察处置好现场,确认周围都是警察、安全之后,再出来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