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课程是短时间内的快速学习,不需要导入,所以老师可以让幼儿拿到指读本后直接指读、诵读。
2.在每次学习新课时,先复习上次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3.在时间把控上不强求一定是15分钟,从拿到指读本开始复习指读三遍学习过的内容,指读三遍新学内容,就可以了。
4.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可讲解指读本内容,如时间不充足,指读完即可。
1.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去引导、关注、帮助幼儿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找到发展幼儿能力的切入点。秋天到了,草地上的昆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师由此引导幼儿开展观察比较、制作标本、区分益虫、害虫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幼儿有关昆虫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
2.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发现一个假期原本干净的玩具落满了尘土,泄了气的皮球不管怎样拍也不见离地。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清理玩具、给皮球打气。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掌握了皮球打气的要领,懂得了劳动的辛劳。《我的玩具我整理》系列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起来。
3.自然规律与动植物的千变万化
动植物的千姿百态,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饲养角里刚刚出生的小兔子,秋天美丽多彩的叶子,种植角里长长的丝瓜等等,会不由自主地吸引孩子的目光。而依据此类现象开展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主动感知的过程中,了解了动植物的显著变化。
4.班级生活中的大事
将班级中即将开展的大事作为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参与意识强,而且产生的效果也是其他主题活动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和“手拉手”园开展的“挖红薯”活动,在推选代表、设计活动路线、分享劳动果实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做客的快乐与丰收的喜悦。
1.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需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或工作内容)。
2.区域活动时间,教师要播放素听故事,设定有故事背景的环境。
3.幼儿进入区域自选活动时禁止大声喧哗,教师严禁在教室内高声说话。
4.教师根据幼儿实际能力发展进度,安排个别或小组教学。
5.教师安排个别指导的,就直接与该幼儿同时活动。
6.教师安排小组教学的,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由幼儿自主选择参加。
7.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时,是根据幼儿能力测评未达到的能力进行重点指导。
8.教师要根据指导内容,需提前准备活动材料填充到区域中。
9.教师准备好的小组指导教学内容,如无幼儿主动参与,教师要反思自己设置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或兴趣需要。
10.因区域活动重点是幼儿自主选择,教师不要轻易干扰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
11.幼儿主动要求教师协助与参与的,教师方可进行。
12.区域活动时间,教师做教师的事,幼儿做幼儿的事,保持安静。
有些纸质版更利于查找、检查、操作或存档。例如1530教育、班级会议记录、班级安全会议记录等。
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主要包括欣赏、绘画、手工。
授课流程:
1.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欣赏名画(PPT或直接图片,链接电脑或投影到大屏幕)
3.讲解:观看名画内容,分析作品,强调今天学习的重点。(教师不需要示范画)
4.幼儿创作绘画,教师巡视。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