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快乐:
快乐就是满心欢喜、美好的感觉。每个人心中都有快乐,它是来自被爱的感觉,来自对生命的感激。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快乐就会存于内心,你会将这种快乐,投入到你做的所有事情中,如你在做家务,甚至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也可以找到快乐。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可以帮我们度过难关,即使是在我们非常悲伤的时候,它也会起作用。
为什么要实践快乐:
没有内在的快乐,我们所有的感受就会被外界事物主宰。如果外界事物进展顺利时,我们会感觉很好,当外界事物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果没有内在的快乐,当乐趣消失时,我们的兴趣也会消失。如果我们内心是快乐的,那么工作、生活将是另一种风景。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快乐来自于精神,需要由内而发。快乐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要多发表让他人快乐和让自己快乐的言语,这样可以带动周围的气氛,让快乐融入到生活中。比如:“下雪了,我真开心,我们又可以堆雪人了。”当小朋友遇见悲伤的事情时,我们也要给予快乐的引导:“别伤心了,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吧,你看其他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呀。”
B.教师行为:
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要学会开怀大笑,懂得幽默。拥有一个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保持快乐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让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影响工作情绪,因为孩子的情绪会受到老师情绪的影响。
1.小组教学通常指针对幼儿能力测评后划分的同能力小组教学及根据幼儿兴趣划分的同兴趣小组教学。
2.根据幼儿能力进行的小组教学,教师可分为能力有待提高组、进步组、提升组分别进行的三组教学。
3.有待提高组的幼儿相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属于能力偏差。学习兴趣不高,心智发展落后于本班大部分幼儿的,教师必须有耐心,有目的地指导,不急于求成,在于幼儿易于掌握,且能够理解、操作的基本上完成的内容。
4.进步组一般指中上、中等能力的幼儿,简单知识技能已经掌握,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幼儿。
5.提升组一般指在班中各项能力较强的幼儿,已经掌握本年龄段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继续和其他幼儿一起学习,有“吃不饱”的感觉,或者已经没兴趣学那些他们认为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单独进行提升难度的教学,给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也就是上一个年龄段测评目标内容进行学习。
6.兴趣划分的小组教学一般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小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有目的、有准备地教学指导。幼儿自选小组,教师一次重点指导一组。比如美术、科学小实验、数学、表达、生活技能等小组学习。
1.微课程是短时间内的快速学习,不需要导入,所以老师可以让幼儿拿到指读本后直接指读、诵读。
2.在每次学习新课时,先复习上次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3.在时间把控上不强求一定是15分钟,从拿到指读本开始复习指读三遍学习过的内容,指读三遍新学内容,就可以了。
4.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可讲解指读本内容,如时间不充足,指读完即可。
1.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去引导、关注、帮助幼儿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找到发展幼儿能力的切入点。秋天到了,草地上的昆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师由此引导幼儿开展观察比较、制作标本、区分益虫、害虫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幼儿有关昆虫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
2.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发现一个假期原本干净的玩具落满了尘土,泄了气的皮球不管怎样拍也不见离地。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清理玩具、给皮球打气。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掌握了皮球打气的要领,懂得了劳动的辛劳。《我的玩具我整理》系列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起来。
3.自然规律与动植物的千变万化
动植物的千姿百态,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饲养角里刚刚出生的小兔子,秋天美丽多彩的叶子,种植角里长长的丝瓜等等,会不由自主地吸引孩子的目光。而依据此类现象开展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主动感知的过程中,了解了动植物的显著变化。
4.班级生活中的大事
将班级中即将开展的大事作为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参与意识强,而且产生的效果也是其他主题活动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和“手拉手”园开展的“挖红薯”活动,在推选代表、设计活动路线、分享劳动果实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做客的快乐与丰收的喜悦。
什么是耐心:
耐心是保持平静,在等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抱怨;耐心是坚持不懈地完成我们的工作;耐心是当发生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到容忍。耐心意味着自我控制,因为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做事方式,所以事情并不是如你所愿的进展。耐心就是在困难发生的时候,保持冷静和容忍。
为什么要实践耐心:
没有耐心,人们会急于求成,他们难与承担需要辛勤耕耘将来才有结果的事情;没有耐心,人们会不能忍受等待他人;如果没有耐心,当事情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时,或者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急躁、易怒。当有耐心的时候,你不会发牢骚、抱怨和指责,你会原谅自己,也会原谅别人,你能让这个世界成为善良和温柔的地方,让周围的人感到安全。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做一个有耐心的人,就要学会冷静、坚持。在幼儿排队的时候,往往最没有耐心,教师可以给予引导:“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耐心,不推不挤,排得真整齐。”当幼儿搭积木失去耐心时,老师可以说:“别着急,我们再坚持一下,你看高楼就快搭好了,我们慢慢来。”
B.教师行为:
耐心,能够帮助你坚持做完你想做的事情。要培养幼儿的耐心,我们首先要让气氛平静下来,不浮躁。老师要平和、温柔地对待幼儿,并和他们一起坚持完成每件事情,设定目标,坚持下去,做到中途不放弃、不抱怨,直到目标完成。当小朋友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与他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