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束”与“放手”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一个关注点。如有两个男孩率先在平衡木上做跑跳动作,另两个男孩子尝试把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进行练习,这些都源于他们对自我挑战的需要。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束缚”幼儿,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2.“活动程序化”与“重视幼儿表现”
应该明确的是,幼儿的表现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依据幼儿的表现来调控活动进展情况的,“活动程序化”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把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定了下来,在活动中不时地看手表以调整活动节奏。由此可见,教师调整活动的依据并非幼儿的表现,而是自身的需要。如有五个幼儿一直在逃避走平衡木,教师一直未予关注,更不要说去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又如有一个女孩发现了新玩法,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却视而不见。由于教师的忽略,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因缺乏及时的反馈、肯定及关注而降低了对活动的兴趣。
3.“指导动作练习”与“关怀幼儿情感”
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比较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但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进步时,教师会及时表扬;当幼儿有所畏惧时,教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及引导。